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提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安石议论高奇,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诰 , 纠察在京刑狱。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借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刃斫之,伤而不死。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减二等论。帝从安石说,且著为令。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监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上元夕,从驾乘马入宣德门,卫士呵止之,策其马。安石怒,上章请逮治。御史蔡确言:“宿卫之士,拱扈至尊而已,宰相下马非其处,所应呵止。”帝卒为杖卫士,斥内待,安石犹不平。七年春,天下久旱,帝忧形于色,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八年二月,复拜相。屡谢病求去,及子雱死,尤悲伤不堪,力请解几务。哲宗立,加司空。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监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B . 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监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C . 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监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D . 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监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临川,是王安石的故乡,故他又叫“王临川”,其著述称《临川文集》。
B . 秩,既可指官棒,也可指官阶,文中“秩满”是指官吏被授予最高官职。
C . 制诰,即诏令或诏救,是帝王发布的命令,其主管的官员称“知制诰”。
D . 哲宗,即宋哲宗,“哲宗”是其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庙号”。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积极作为,造福一方百姓。在担任鄞县知县期间,他在修筑堤坝、疏浚陂塘之外,还把官仓的粮食借贷给百姓,并用收到的利息替百姓还债。
B . 王安石热心改革,立志矫世易俗。他对于变革充满激情,在上呈皇帝的万言书中,力主通过效法先王之政的精神来疗救财力不济、世风日下的顽疾。
C . 王安石借重望族,英才上达天听。在朝中并不知名的他,主动结交出身世家大族的韩绛、韩维等人,并通过韩维的称誉与举荐,最终引起皇帝关注。
D . 王安石恃宠而骄,违反宫禁律例。元宵节傍晚,跟随圣驾进入宜德门,因未循例下马而遭呵阻,他竟要求惩办执法卫士,执法卫士因而无辜受罚。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②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减二等论。
答案: B
B
A
①后来王安石执政,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大多是根据这份万言书而来的。②这件案子上报朝廷后,朝廷讨论一致认为这名妇女应判死刑,独有王安石引用法律辩驳,免除死刑,以二等罪行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