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材料四: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 据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答案: 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自主权;变化:独立自足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目的: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实质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影响: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了民族团结,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