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课外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 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坚定——        清晰——    崛起——        欺凌——   (2) 我会用“抱负”造一个句子: (3) 根据意思在文段中找词。 ①大声叫好。 ②形容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4) 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思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什么? (5) “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抱负和胸怀”是指。 (6) 周恩来的回答与大家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7)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写下来。 (8) 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答案: 【1】坚决【2】动摇【3】清楚【4】模糊【5】兴起【6】覆灭【7】欺负【8】扶助 人要有远大的抱负,远大的理想,才能不断向前,功成名就。 【1】喝彩【2】铿锵有力 他在想为什么而读书。 【1】心系中华的振兴。 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是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周恩来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 提高能力,适应将来的生存发展环境。(增长见识,学会认识处理复杂问题;修身养性,培养健康积极的个人品格。) 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所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周恩来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爱国少年。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