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年—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变化行业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平均增长速度(%)农业52.843.54.5轻工业29.629.212.8重工业17.627.325.4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三: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材料四: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1) 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除此这外,我国还在哪一行业实行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 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5) 我们应该从材料四中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 重工业发展最快;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跃进”的特点是高速度、“以钢为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1959-1961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严重困难. 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人民公社化运动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