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太宗擢进士,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自荆渚至桂州,水递铺夫数千户,困于邮役,衣食多不给,论奏减其半。六年,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冬,改右补阙,加正使。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 , 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既内附,皆放归农。至是,言者以为此辈久在行伍,不乐耕农,乞遣使选充军伍,并其家属送阙下。齐贤上言:“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黥配,无所逃避。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江左人思之不忘。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真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尝从容为上言皇王之道,而推本其所以然,且言:“臣受陛下非常恩,故以非常为报。”时戚里有分财不均者更相讼,又入宫自诉。齐贤曰:“是非台府所能决,臣请自治。”上谕之,齐贤坐相府,召讼者问曰:“汝非以彼所分财多、汝所分少乎?”曰:“然。”命具款。乃召两吏,令甲家入乙舍,乙家入甲含,货财无得动,分书则交易之。明日奏闻,上大悦曰:“朕固知非君莫能定者。”郊祀 , 加门下侍郎。景德初,从东封还,复拜右仆射。时建玉清昭应宫,齐贤言给画符瑞,有损谦德,又违奉天之意,屡请罢其役。三年,出判河阳,从祀汾阴还,进左仆射。五年,代还,请老,以司空致任。归洛。得裴度午桥庄,有池榭松行之盛,日与亲旧觞咏其间,意甚旷适。七年夏,薨,年七十二。居相日,数起大狱。又与寇准相倾,人或以此少之。
(节选自《宋史•张齐贤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B . 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C . 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D . 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氏,即南唐政权,传三世历一帝二主,开国皇帝李昪、中主李璟、后主李煜。
B . 黥面,意为在脸上刺字、涂墨。在古代,多用为对犯人的刑罚,文中就是此意。
C . 郊祀,古代君王于郊外举行祭祀天地活动,南郊祭天,北郊祭地,为百姓和国家祈福。
D . 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休致、乞骸骨等名称来指辞职归家。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齐贤为民请命。在衡州通判任上,上奏朝廷为驿传役夫减免了一半劳役;为了江南的百姓,又有理有据地驳斥了谏官的扰民言论。
B . 张齐贤知恩图报。他表示受到皇帝特别恩遇,就要极力报答皇恩;曾受命处理外戚因分财不均而相互诉讼的案子,得到皇帝肯定和赞扬。
C . 张齐贤受到器重。他曾从容淡定地为宋真宗讲解分析为皇之道,还多次跟随皇帝参加祭祀活动,先后担任兵部尚书、门下侍郎等要职。
D . 张齐贤俭素清雅。他曾多次从谦虚等角度谏言皇帝停止兴建玉清昭应宫;退休回到老家,每日与亲戚朋友流连美景,饮酒赋诗,过着旷达闲适的生活。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
②居相日,数起大狱。又与寇准相倾,人或以此少之。
(5)
张齐贤在江南任职口碑如何?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 C
B
B
①法令贵在连续,政治崇尚清静,前面的敕令已经答应将江南义军放回从事农业,不如暂时沿用旧制。②任宰相时,多次兴起大案,又与寇准互相倾轧,人们有时因此轻视他。
①口碑很好,江南的百姓对他念念不忘;②因为他在转运使任上,勤于探究民政弊病,实行宽缓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