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材料二:由于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上当时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使海上交通极为便利。南宋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北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200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两倍多。宋朝的农产品、工艺品是当时享誉世界各国的“硬通货”,茶、桑等经济作物成为远销海外的热门产品 -----摘编自《竞争与融合促进宋代瓷业大发展-----浅析市场经济视角下的宋瓷》 材料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回望历史,郑和七下西洋堪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壮丽的诗篇,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郑和下西洋那样的时代精神,重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强国。 -----摘编自《文艺之声第八集》 材料四:外国商人必须住在广州城外特别居住区城内的商馆,并且必须通过称为十三行的公行进行交易。...贸易季节一过,行商有责任催促外商离境,或返回澳门居住,不准在广州过冬。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
写出材料一图A玄类西行求法的目的地。材料一文字反映出唐朝对日本在哪些方面产生
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一例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分析宋朝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原因。
(3)
郑和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七下西洋”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七下西洋”的目
的,谈谈郑和“七下西洋”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4)
材料四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
答案: 目的地:天竺(或印度)。 影响:科学技术;佛教(或宗教);语言文字。 历史人物:鉴真。
原因:政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经济:宋代手工业、农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造船业的发展;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
社会背景: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或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因力雄厚)。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时代精神;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时代精神:交流与合作的时代精神:“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人侵,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