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材料四:(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 Democracy)和赛因斯( 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 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日维新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孙中山为了使“中国改革发展”主要进行了哪些活动?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起了什么作用? (4) 依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的两位先生"分别是什么?陈独秀领导的运动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原因:洋匠挟技居奇。 意义: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提高中国的造船水平。 关键:改变官制。 体现: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广开言路。 活动:①创立兴中会,发动辛亥革命;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思想指导辛亥革命; ③建立中华民国,结束封建帝制。 作用:推进中国政治近代化发展,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两位先生”民主、科学。 作用:促进中国思想观念的近代化,推动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