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课内外文段比较阅读。
语段一 陀螺(节选)
①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转起来。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败了。
②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语段二 一起长大的玩具(节选)
金 波
①“杨柳活,抽陀螺。”这是我童年时学过的一首童谣中的两句,说的是初春时节,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
②陀螺,是一种很简单的玩具,小孩子自己都可以制作。找一块木头,削成一寸多高,直径也一寸多的圆柱形,再把下端削尖,尖端安一粒滚珠,陀螺就算做成了;再做一根鞭子,就可以玩儿起来。
③玩的时候,先得从鞭梢缠起,缠住陀螺的腰身。直放在地上,用手指按住陀螺顶端,用力一拉鞭绳,陀螺就在地上转起来,再用鞭子不断抽打,越抽转得越快。
④为了让陀螺转得更快,我们常到冰上去玩儿。鞭梢儿噼啪噼啪响,陀螺滴溜滴溜转。尽管天寒地冻,谁也不觉得冷。
⑤在我的印象中,抽陀螺的游戏似乎只限于男孩子玩儿。现在想起来,大约是因为这种游戏刺激性较强,你必须一下一下地去抽打,它才转;稍一怠慢,它就会停转歪倒。
⑥抽陀螺,还很有进攻性。几个人一起在冰上抽打,常常是扬鞭猛抽一下,让自己的陀螺以极快的转速去撞击别人的陀螺,以把别人的撞倒为赢。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
(1)
语段一中第①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作者具体从“”、“”、”等来表现陀螺的“顽强”。
(2)
文段二中,作者是从“陀螺的、陀螺的以及玩陀螺有的特点”这三个方面写抽陀螺这种游戏的。
(3)
比较这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发现:它们都写的是的事情,都表达了作者对陀螺的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之情。
②不同之处是:语段一( ),而语段二( )。(多选)
A.细致描绘了“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B.着重介绍了陀螺的做法和玩法
C.语言朴实、简洁
D.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再现了玩陀螺的快乐
答案: 【1】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虽小,却顽强得出奇【2】被大陀螺撞翻又旋转起来【3】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旋转【4】战胜大陀螺
【1】制作方法【2】玩法【3】刺激性和进攻性
【1】①童年时玩陀螺【2】喜爱【3】怀念②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