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八粥》节选 沈从文) (1) 文段中对八儿设定的吃粥计划描写细腻生动,概括八儿对八碗腊八粥是如何分配的,反映了八儿怎样的性格特征? (2) 对比分析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和后来八儿看到的真实情况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3) 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4) 赏析下列语句。 ①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②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答案: 由一开始地他和妈妈各三碗,爸爸哥哥各一碗到他三碗半,妈妈两碗半,爸爸哥哥各一碗。对八儿讨价还价,得寸进尺地描写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狡猾、体贴、孝顺的孩子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八儿没想到今日的粥的颜色是深褐(黑)。原因是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内容:此句把八儿由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猜想,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异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构:引起下文八儿亲见腊八粥情况的描写,并于下文没有想到的深褐色情节相照应。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八儿的肚子比喻成一面小鼓,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八儿吃的心满意足,侧面反映了腊八粥的美味。②美味的腊肉都没人吃了,侧面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