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就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合作化的发展道路。
材料二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俗话说的好:“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三 2004年,我国免征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从此,中国农民告别绵延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与1999年比较,全国取消农业税以后,全国农村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50亿元,平均减负率达80%。
(1)
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最后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阐述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答案: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依靠政策,依靠科技创新人才。
历史意义: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它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互动和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农村改革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