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课内阅读。 苦难的童年 【阅读点睛:一样冷酷的社会现实,一样冷漠的人际关系,从小在彭德怀与保尔的心理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甲】彭德怀自己的家庭是富农。他六岁那年死了母亲,他的父亲续弦后,后母憎嫌彭德怀,因为他使她想起了她的前任。她送他到一所老式私塾去念书,在那里常常挨老师打。彭德怀显然很有能力照顾自己:有一次挨打时,他举起一条板凳,揍了老师一下,就逃之夭夭了。老师在本地法院告他,他的后母把他赶了出来。 接着发生了一件惊人的事,这最好用彭德怀自己的话来说: “我的祖母把我们统统看做是她的奴隶。她抽鸦片烟很凶。我不喜欢闻鸦片烟,有一天晚上我再也忍受不住了,起身把她的烟盘从炉子上踢了下来。她大发脾气,把全族人都叫来开了会,正式要求把我溺死,因为我是不孝的孩子。她对我提出了一大串罪状。 “当时族人已准备执行她的要求。我的继母赞成把我溺死,我的父亲说,既然这是一家的意见,他也不反对。这时我的舅舅站了出来,狠狠地责备我的父母没有把我教养好。他说这是他们的过失,因此孩子没有责任。 “我的命就得了救,但是我得离家。我当时才九岁,十月里天气很冷,我除了一身衣裤外身无长物。我的继母还想把我身上的衣裤留下。但我证明这不是她的,是我生身的母亲给我做的。” 这就是彭德怀闯世界的生活的开始。他起先当放牛娃,后来又做矿工,一天拉十四小时风箱。工作时间这么长使他吃不消,于是他就离开煤矿,去当鞋匠学徒,一天只工作十二小时,这已是个大改善了。他没有工资,过了八个月他又逃跑了,这次去到烧碱矿做工。矿井歇业后,他再一次得去找工作。身上除了一身破烂以外仍一无长物。他去修水渠,终于有了个“好差使”,拿到了工资。二年攒了一千五百文,——大约十二元钱!但换了军阀后,原来的纸币成了废纸,他又一文不名。灰心丧气之下,他决定回家乡。 【乙】三个孩子开始把他们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在桌子上。 神甫仔细地检查口袋的每一条缝,看有没有烟末,但是什么也没有找到,便把目光转到第四个孩子身上。这孩子长着一对黑眼睛,穿着灰衬衣和膝盖打补丁的蓝裤子。 “你怎么像个木头人,站着不动弹?” 黑眼睛的孩子压住心头的仇恨,看着神甫,闷声闷气地回答:“我没有口袋。”他用手摸了摸缝死了的袋口。 “哼,没有口袋!你以为这么一来,我就不知道是谁干的坏事,把发面糟蹋了吗?你以为这回你还能在学校待下去吗?没那么便宜,小宝贝。上回是你妈求情,才把你留下的,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他使劲揪住男孩子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上,随手关上了门。 (1) 甲文选自《》,作者。乙文选自《》,作者。(文学常识) (2) 两段选文中的主人公对老师/神甫的反抗分别是怎样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内容理解) (3) 两段选文中主人公最后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联系原著,概括他们走上革命的原因。(内容理解) (4) 彭德怀和保尔的的遭遇给你怎样的人生感悟?(体会感悟) 答案: 【1】红星照耀中国【2】埃德加·斯诺【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奥斯特洛夫斯基 彭德怀举起板凳,揍了打他的老师;保尔将烟灰撒到憎恨他的神甫的面团上。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勇于反抗,不甘受辱的性格特点。 他们都身处黑暗社会中,饱受苦难;他们接触到了革命的先进思想。彭德怀通过阅读《共产党言》等书籍明白了革命道理,而与朱赫来的交往让保尔认识到革命的必要;他们都有强烈的爱国救国精神。 面对恶势力,奋起反抗,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