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初中
化学
题目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氮气可以用作食品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活泼 B . 洗洁精能洗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C . 自来水煮沸可以降低硬度,是因为加热时水中的部分钙、镁离子形成了沉淀 D . 往锈蚀的锁芯内灌少量铅笔芯粉未易开锁,是因为铅笔芯中的石墨有润滑作用 答案:A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免费试卷完整版(天津市部分区)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实验学校2020-2021年初三上期期中化学免费试卷完整版
九年级化学课时练习(2019年上半年)网上考试练习
初三前半期期末联考化学题带参考答案(2019-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
初三前半期期中化学题免费试卷在线检测(2019-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
2017-2018年科粤版初三化学第八单元第二节基础练习
福建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2020年上半期)在线答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真题(2019年下半年)完整试卷
初三上册期末化学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2019-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
2019-2020年初三上册12月月考化学专题训练(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武邑中学)
最近更新
某正三价金属元素A,它的氧化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0%,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A.56 B.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最终 ( ) A.与等压线垂直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要求书写美观、规范、工整。(4分)(自编)(A) 根据市教育局“三进”工作常态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东岸的风光不同,与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中国的油价比美国还贵”,针对这一抱怨,一位赞同涨价的环保人士把各主要国家的油价折合成人民币做了一个比较(如图),他这
史学界一般认为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主要依据是 ( ) A、禹是公认的部落联盟的首领 B、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Ww w.ks5 u.co
溶液和胶体具备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微粒都能透过半透膜 B.用石墨电极做导电性实验时,分散质微粒都定向且朝一个方向
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看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彷徨(páng)矫作(jiǎo)伦理(lún) B.狡黠(jié) 诘难(jié)
下列关于鉴定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鉴定
下列有关分子的知识,正确的是 A.水变为水蒸气,说明分子受热变大 B.打开浓氨水的试剂瓶,能闻到
(一)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作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横线上画一个勾(√);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
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Howlong does it _______to go there by plane? A. spent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对人们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大科学精神的含量,把科学精神作为反对封建迷信、邪教非法活动、伪
如图(1)放置两个全等的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与,若将三角板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点C与点E重合时移动终止
2010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较快增长,全年共完成23186.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民间企业投资
If you live in the country or have ever visited there,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