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 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治理国家,诸子百家提出的是治国理念,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士人从商”,明清时期政府对商业的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并通过对商人的盘剥,抑制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故C项错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取自《孟子》,体现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豁达态度,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