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 b.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2﹣) (2)构成氧气的微粒是 ,氧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氧后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 (3)水是重要的氧化物,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登山和潜水供氧装置中,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氧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自然界中氧循环的环节之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XO2,则X=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答案:【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电解水实验;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代表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代表质子数,有2个电子层,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进行解答. (2)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解答; (3)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解答;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 (1)a、根据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代表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代表质子数,质子数为8.故正确; b、根据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故正确; c、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O2﹣),故错误; (2)构成氧气的微粒是氧分子;氧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氧后体积变小,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钠,还生成一种气体单质,此气体能供给呼吸,则该气体是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4)由6CO2+6H2OC6H12O6+XO2, 可知,反应前碳原子是6个,反应后是6个; 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是12个; 反应前氧原子是18个,反应后应该是6+2x个; x=6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 (1)ab; (2)氧分子;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 (3)氢元素和氧元素;2Na2O2+2H2O=4NaOH+O2↑; (4)6;化学.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与掌握及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