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白鼠吸入 18 O 2 ,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 H 18 O ,呼出的 CO 2 也可能含有 18 O B . 35 S 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 C .将所有染色体的 DNA 双链均被 32 P 标记的某一肿瘤细胞( 2N=64 ),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增殖两次形成四个子细胞,其中带有 32 P 标记的细胞有两个 D .缺氧时给水稻提供 14 CO 2 ,体内可以存在 14 C 的转移途径 14 CO 2 → 14 C 3 → ( 14 CH 2 O ) → 14 C 2 H 5 OH 答案: C 【分析】 1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添加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2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 1 )用 35 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 32 P 标记噬菌体的 DNA ,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 2 )用 3 H 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 3 ) 15 N 标记 DNA 分子,证明了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 4 )卡尔文用 14 C 标记 CO 2 ,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 CO 2 →C 3 → 有机物 ( 5 )鲁宾和卡门用 18 O 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 A 、关于呼吸作用元素的去向分析:小白鼠吸入 18 O 2 , 18 O 2 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 H 2 18 O , H 2 18 O 又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 C 18 O 2 ,因此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 H 2 18 O ,呼出的 CO 2 也可能含有 18 O , A 正确; B 、利用 35 S 标记某甲硫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被标记,如果合成的是分泌蛋白,则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如果合成的不是分泌蛋白,则游离的核糖体上也将会出现放射性, B 正确; C 、将所有染色体的 DNA 双链均被 32 P 标记的某一肿瘤细胞( 2N=64 ),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增殖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其中每条染色体 DNA 上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带有 32 P 标记,每个细胞各 64 条被标记,增殖第二次所得两个子细胞,由于染色体在后期着丝点分离后随机移向两极,故所得 4 个子细胞中带有 32 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 0 到 64 条均有可能, C 错误; D 、给水稻提供 14 CO 2 , 14 C 在水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 14 CO 2 → 14 C 3 → 14 C 6 H 12 O 6 ,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进行无氧呼吸时, 14 C 6 H 12 O 6 会分解形成 14 C 2 H 5 OH , D 正确。 故选 D 。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