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a与c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P点的含义是  . ②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质量是  g. ③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2)将某温度下的饱和石灰水:①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恢复的原来温度;②降低温度.这两种情况下,前后均保持不变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Ca(OH)2的溶解度 C.溶液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最小范围是  . 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质量是75g; ③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次之,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会析出晶体,c物质的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进行计算,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2)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后,CaO与H2O生成Ca(OH)2,溶剂水的质量减少;溶剂减少,溶质析出,故溶质、溶剂质量减少;因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降低温度后,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大,但溶液的组成为发生改变,则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均为发生改变,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A、①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恢复的原来温度时,CaO与H2O生成Ca(OH)2,溶剂减少,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少,故A错误; B、②降低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大,故B错误; C、①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恢复的原来温度时,CaO与H2O生成Ca(OH)2,溶剂减少,溶质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故C错误; D、①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恢复的原来温度、②降低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3)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既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经分析知在20~30℃时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 故答案为:(1)①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75; ③b>a>c; (2)D; (3)20~30℃.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