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民族复兴不可逆转。而那凝结于苦难历程中的伟大抗战精神,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 _______________、历久弥新。 2021 年 6 月 29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101 岁的郭瑞祥军装整洁,面容坚毅。他坐在轮椅上,接受了习主席总书记亲自授予的七一勋章。 80 多年前,怀揣着参军打鬼子、不当亡国奴的坚定信念,年轻的郭瑞祥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那一场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的伟大斗争中,那是一段壮怀激烈的烽火岁月,他们守的是国人 _______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守卫和平的精神之天。 空前团结、空前觉醒的四万万中华儿女本着 “ 保家卫国 ” 为目标,奋勇抗争,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 ” 四川战士王建堂出川抗战前,收到父亲赠送的一面白布大旗,旗帜正中写着一个苍劲有力的 “ 死 ” 字。( ),只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得不肩负使命、勇往直前。神州大地上,这样的壮烈比比皆是,未来, _______________中国精神,砥砺复兴力量。脱贫攻坚战场上挥洒的汗水,抗击疫情关键时刻逆行的身姿,体育竞技的舞台上为国争光的呐喊,科技强国的梦想下一个个不眠的深夜…… 今天的华夏大地,江山代有传人,精神穿越时空。时代的车轮继续向前,吾辈定当 _______________,接力奋斗。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脉相承 安居乐业 赓续 不孚众望 B .薪火相传 安居乐业 继续 不孚众望 C .一脉相承 安身立命 继续 不负众望 D .薪火相传 安身立命 赓续 不负众望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之所以父亲不愿孩子平安归来、近前承欢 B .没有父亲不愿孩子平安归来、近前承欢 C .没有父亲不愿孩子近前承欢、平安归来 D .可见父亲不愿孩子近前承欢、平安归来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四万万空前觉醒、空前团结的中华儿女以 “ 保家卫国 ” 为目标,奋勇抗争,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B .四万万空前觉醒、空前团结的中华儿女本着 “ 保家卫国 ” 为目标,奋勇抗争,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C .空前觉醒、空前团结的四万万中华儿女以 “ 保家卫国 ” 为目标,奋勇抗争,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D .空前觉醒、空前团结的四万万中华儿女本着 “ 保家卫国 ” 为目标,奋勇抗争,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答案: 1 . D 2 . B 3 . A 【解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 “ 一脉相承 ” 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 薪火相传 ” 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根据语境 “ 抗战精神 ” ,应该选 “ 薪火相传 ” 。 第二空, “ 安身立命 ” 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安居乐业 ” 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后文修饰的是 “ 生命之土 ” ,应该选 “ 安身立命 ” 。 第三空, “ 继续 ” 一般指某种活动延长下去,不间断。 “ 赓续 ” 一般指的是精神、血脉的延续。后文修饰的是 “ 中国精神 ” ,用 “ 赓续 ” 更恰当。 第四空, “ 不孚众望 ” 指的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 不负众望 ” 指的是 “ 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语境中是不辜负意思,此处应该选择 “ 不负众望 ” 。 故选 D 。 2 .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语境,此处应是肯定的意思,即父亲希望孩子平安归来,此处应该填入双重否定句 “ 没有 …… 不愿 ……” ,排除 AD ; 先 “ 平安归来 ” ,再能 “ 近前承欢 ” 排除 C 。 故选 B 。 3 .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 “ 四万万 ” 应置于 “ 空前觉醒、空前团结 ” 之前; 二是句式杂糅, “ 本着 …… 为目标 ” 句式杂糅,应为 “ 以 …… 为目标 ” 。 修改正确的只有 A 项。 故选 A 。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