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生物
题目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没有明显增加。这是因为( ) A.机体产热增加,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葡萄糖分解不彻底,能量没有释放出来 C.ATP合成酶量减少,无法大量合成ATP D.机体代谢加快,大量能量随汗水流失 答案:【解析】 人体剧烈运动时,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不彻底的产物乳酸,大量能量储存在乳酸中而导致ATP产生量较少。 【答案】 B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2015福建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天津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2017云南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测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5浙江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2014安徽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吉林省长春市2021-2022学年高二第三学程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2015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末考试
2015江苏高二下学期苏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2016湖南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最近更新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斜劈顶端安装光滑的定滑轮,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连接质量为m1和m2的物块.m1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FeO + 2H+ Fe3+ + H2O B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
下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也是一幅极具历史价值的现实主义的风俗长卷。它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社会风貌? A.北京
下列区分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空气与二氧化碳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C.用水区分CuO粉末与
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中富含的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但易被空气氧化。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 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C.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D.在同
“沸水顶壶盖”“苹果落地”这种常人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却引发了两位科学家的思考,并促成了两项科学发明。这两位科学家和两项科
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盒中。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戴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的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
背景材料:①2004年夏季,特氟龙不粘锅事件引起公众关注;②2004年冬季,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蛋白质的科学家;③200
6.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语句,使语段意思连贯,将序号写在相应的位置。 普通人的毛病在 A 。埋怨环
一杯水放在做直线运动的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情形如图l所示,则列车的运动状态一可能是( ) A.列车向左匀速运动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Ag+ 、Cl-、NO3- B. Na+、OH- 、C
9.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物体B上,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B相连.在弹性限度范围内,A和B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往复运
(4分)根据动物细胞模式图和植物细胞模式图回答有关问题。 动物细
巨商蓄鹦鹉(7分)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
—Who has taken my pen away? —__________. He was here a mo
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浮力,
He was hoping to go abroad; but hisparents __________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