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地理
题目
图示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4分) (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6分) 答案:(1)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冰川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 (2)洪水冲刷坡地土壤,土壤肥力下降;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正值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减产。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地理 试题推荐
地理 试卷推荐
2014山东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期中考试
2014陕西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期中考试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周练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四川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2013天津高三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2016湖北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期中考试
2014甘肃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期末考试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南洋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山东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2016陕西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期末考试
最近更新
已知aAn+、bB(n+1)+、cCn-、d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矿物储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根据已探明的一些矿物的储藏量,并根据目前这些金属和消耗速度科学家初步估计一些矿物可开采年限如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
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
如图10-1,已知抛物线y = 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OB=O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分)
(4分)根据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1)用稀硫酸除铁锈 ;(2)用酒精(化学式为C
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个东两是人类不能够征服的,第一是我们头上的星空……。然而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已
在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
文明社会的早期是农业文明,在世界上许多主要的大河流域,都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文明,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从文化的起源来
有一道让回答“政府怎么做?”的试题,你认为应选择以下哪些内容作答() ①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②公民要相
图2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大跃进与
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 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
选出下面字形有误的一项: ( ) A霄汉 老于世故 世外桃源 事必躬亲 B心仪 事过境迁 视死如归 蜀犬吠日 C兴会
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测得1 mol N2的质量为28 g B.用100 mL量筒测得排
“奥运火炬登珠峰”开创了奥运火炬传递的历史先河.火炬进发珠峰,“高原反应”是队员们必须面对的诸多困难之一.“高原反应”
将铁粉放入由盐酸、MgCl2溶液、FeCl3溶液、CuCl2溶液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则反应后的溶液中
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她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
角α的终边落在区间(-3π,-π)内,则角α所在象限是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
人的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染色单体已分开),细胞内不含有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来为人称道,简析诗中“凌”字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