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2)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图.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 g;将t2℃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时,析出的晶体是 (填物质化学式); (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4.5 9 18 20 溶液质量/g 54.5 59 68 68 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 g.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①②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D.20℃时,将④恒温蒸发25g水,过滤得18g固体.
答案:【考点】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影响因素和降温后溶解度的变化考虑; (3)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求出加水的质量,根据四组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判断. 【解答】解:(1)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 (2)由图示可知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100g,将t2℃的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只要溶解度减小的都能析出晶体,由图示可知MgCl2、KCl的溶解度变小,都能析出晶体; (3)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知0.9%的生理盐水中溶质的质量为9g,因此溶液质量为=1000g,因此需加水的质量为1000g﹣59g=941g; 分析上述四组溶液,由③组溶液可知50g水中最多溶解18g食盐,因此①②为不饱和溶液,③④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③④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20℃时,③中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且溶解了18g食盐,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C正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g,未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20g﹣18g=20g,20℃时,将④恒温蒸发25g水,析出氯化钠的质量9g,过滤得到的固体的质量为9g+2g=11g,故D错误;故选D. 故答案为:(1)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2)100;MgCl2、KCl;(3)941g;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