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生物
题目
11、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H]又有ATP产生的是( )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解析: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既有[H]又有ATP产生;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进行的是二氧化碳的固定、糖类的形成、五碳化合物的形成,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一、二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故选B 答案:D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2018至2019年高二下半期期中考试生物专题训练(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
新疆高一生物期末考试(2019年下期)无纸试卷
2018至2019年高一下半年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
2019-2020年高一上半期期中生物考试(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
湛江市高一生物月考测验(2018年上半年)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一模理综生物免费试卷完整版
上饶市2019年高二下期生物期中考试免费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题免费在线检测
四地七校联盟”2019年高三上期生物月考测验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全国高三生物2018年上半期专题练习在线答题
最近更新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E在BC延长线上,连接DE,∠A+∠E=180°. (1)如图1,求证:CD=DE; (2)如
要想最经济的利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应选择哪一组食物结构? A.鱼和鸡蛋 B.谷物和蔬菜 C.兔肉和水果
某Na2CO3溶液中混有Na2SO4和NaCl,欲检验SO42-和Cl-。小灵做了如下实验: ① 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H
(10分)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甲醇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物质之一。(1)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
下列两种情况足球运动员对球分别做了多少功? (1)运动员用脚把重10N的球以200N的力水平踢出,脚随球移动0.4m,踢
---I can’t find Mr White.Where did you meet him this morning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Yassin’s death was not _________ to stop Hamas’ ability to _
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
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能源与环境 A
Not long ago, I made up my mind to read a lot of books to ge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面关于
X、Y、Z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的三种金属,它们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 X + YSO4= XSO4 + Y
如图,△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CE相交于点O,则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个体工商户条例》规定,无固定经营场所的摊贩,也可以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这有利于() ①增强个体经济的活力和对国民经济
下列人物中,最早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是 ( ) A.姚莹 B.郑观应 C.康有为 D.梁
“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那缕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一种眷
等差数列{an}中,已知a2+a10=16,则a4+a6+a8=()A.16 B.20 C.24
如图2-2,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求点C到平面A1BD的距离.图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