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大约为10Ω,有两个规格分别为“10Ω l A”、“50Ω 2A”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6V. (1)本实验中应选择规格为______的滑动变阻器;图中已有部分电路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某同学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灯泡的亮度很暗且不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了多次测量,其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 (4)完成实验后,该组同学又找来了几个不同阻值的电阻代替小灯泡继续“探究电压相同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次数 1 2 3 4 电阻/Ω 5 10 15 20 电流/I 0.6 0.3 0.2 0.15 该组同学做完第2次实验后,用15Ω的电阻替换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 V,完成第三次实验.
答案:【考点】电功率的测量;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1)根据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求出变阻器的电压,由欧姆定律求出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小,得出变阻器的最小阻值,确定变阻的规格;根据灯的电压确定电压表量程,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根据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确定电流表量程并与灯泡串联; (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灯泡的亮度很暗,说明电路为通路,且电路中的电流很小;亮度不变,说明电路中电流大小不随滑片的移动而改变,变阻器失去了变阻 的作用,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将变阻器的下面两个接线柱连入了电路中了; (3)根据图乙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由P额=U额I额计算灯的额定功率值;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4)先求出定值电阻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确定滑片子动的方向. 【解答】解:(1)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所以电压表选用0﹣3V量程,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10Ω,电流I==0.25A,所以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灯正常发光时,变阻器应分得的电压U滑=6V﹣2.5V=3.5V,所以变阻器的阻值至少为R滑==14Ω>10Ω,所以应选用“50Ω 2A”的滑动变阻器;测灯泡功率实验中,电源、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与灯泡并联,电路图的连接如下图所示; (2)经分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灯泡的亮度很暗且不变,可能的原因是:将变阻器的下面两个接线柱连入了电路中了; (3)当灯泡电压达到额定电压时正常发光,电流表使用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由乙图,其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0.24A,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 P额=U额I额=2.5V×0.24A=0.6W;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比较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结论,得出具有普遍性的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1)见上图;(2)小灯泡短路;(3)B;0.6. (4)由表中数据,电压表的示数U=IR=0.6A×5Ω=0.3A×10Ω=…=3V.根据分压原理,当换上较小的电阻时,电压表示数减小,为保持电压不变,应增大定值电阻的电压,减小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所以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应减小,即滑片向B端滑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3V; 故答案为:(1)50Ω 2A;如上图所示; (2)将变阻器下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 (3)0.24; 0.6; 比较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4)B; 3. 【点评】本题涉及测灯的电功率及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考查了器材的选择、电路连接、故障分析、操作的过程、额定的计算和控制变量法及归纳法的运用,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