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化学
题目
现有标准状况下的下列物质: ① 18 g H2O ② 1.806×1023个NO气体分子 ③ 8.96 L SO2 ④ 0.2 mol CO2 分析以上四种物质: (1)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用序号回答,下同) 。 (2)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答案:(1)①③②④ (2分) (2)①③④② (2分) (3)③②④① (2分)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2017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期末考试
2017宁夏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2018安徽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2017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期末考试
2016山东高三下学期鲁科版高中化学高考模拟
2019江西高三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2020福建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2018江西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2018广东高三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高考模拟
2017江西高三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单元测试
最近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学有诗意 周凯 走在复旦校园,过去的半年内,很多学生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看到道路两旁悬挂起
从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取两叶片,测定甲叶自由水含量达80%,乙叶自由水含量只有60%,比较二者的代谢活动,可知() A.甲大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b+c=8. (1)若a=2,b=,求cos C的值; (
有3名大学毕业生,到5家招聘员工的公司应聘,若每家公司至多招聘一名新员工,且3名大学毕业生全部被聘用,若不允许兼职,则共
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该表皮的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 )。A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一小段时间后突然受一恒定水平向右的风力的影响,但着地前一段时间风突然停止,则其运动的轨迹可能是
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中A~D代表不同的消费者。 请据图回答: (1)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
下列实验中,有关仪器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的是( ) ①制备乙烯时用的温度计 ②制备氯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 ③制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极具概括力的隽永的语言,匆匆一生的
2008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各种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党中央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The trouble is _____ we are short of hands. A. what
64.If you like sports writing, you will most probably_______
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
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如图N43(1)],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N43(
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A. 100mL 1mol/L的NaCl溶液 B. 150mL 1mol
想一想:Ba(OH)2(固)、CuSO4(固)、CH3COOH(液)这些物质为什么归为一类,下列哪些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
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察的实验之一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摘录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右图所示
用轻绳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绳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后两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Δt
下图中表示人体初次免疫应答与二次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含量示意图,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