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生物
题目
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归类正确的是(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D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参与,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参与,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两种呼吸方式都有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酶催化,都形成了ATP。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2019-2020年高三下册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学情调查生物专题训练(天津市河西区)
2019-2020年高三上半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专题训练(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
2019年高三生物下半期高考模拟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绍兴市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 第三节 染色体畸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
2018至2019年高二下半期期中考试生物专题训练(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
新疆高一生物期末考试(2019年下期)无纸试卷
2018至2019年高一下半年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
2019-2020年高一上半期期中生物考试(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
湛江市高一生物月考测验(2018年上半年)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最近更新
检验集气瓶中氯气是否充满的正确方法是() A.干燥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瓶口 B.湿润的酚酞试纸放于瓶口 C.把蘸有氢氧化
含碳原子个数为10或小于10的烷烃中,其一卤代烷烃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烷烃共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2011·宁波模拟)下表为某小组同学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他们探究的外界条件是( )A.温度
下列物质中,不密封保存会变质的是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 C. 浓盐酸 D. 大理石
若二次根式 与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b = _______ 。
在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中所用的物质和其发挥的作用正确的组合是 A.肝素——诱导精子与卵细胞受精 B.胃蛋白酶——动物细
It may not rain, but you had better take an umbrella________
如图甲所示,平行于光滑斜面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两物块A、B质量均为m
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 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
He is a man who is active in social activities, and he _____
(09年天水一中期末)(12分)如图,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带电量分别为+3q和-q的小球A和B,它们在
p{font-size:10.5pt;line-height:150%;margin:0;padding:0;}td{f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 B.红磷 C.高锰酸钾 D..
在给定一定物质的量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 A.分子直径的大小 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作品、作家、国籍完全正确的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美国 B、《最后一课》―莫泊桑―法国 C、
关于薄膜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线在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B.增透膜的最小厚
John Was ten years old,and he is a lazy(懒的)boy.He didn't lik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6分)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2.《戴震难师》表现了少
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 线粒体 ② 叶绿体 ③ 高尔基体 ④ 核糖体 ⑤ 内质网 ⑥ 中心体
下列哪位科学家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