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生物
题目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 ) A.9︰3︰3︰1 B.1︰1︰1︰1 C.4︰2︰2︰1 D.3︰1︰3︰1 答案:C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西藏无纸试卷
2018至2019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题带答案和解析(广东省湛江市)
2019-2020年高一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生物免费试卷完整版(天津市静海区一中)
深圳市2019年高三上半期生物月考测验带答案与解析
浙江2018年高二生物前半期高考模拟完整试卷
高一下半年期中生物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2019-2020年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
2020届贵州省高三后半期适应性测试理综生物考试完整版
南通市2019年高二上半期生物月考测验免费试卷完整版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理综生物免费试卷完整版
2019-2020年高三上半期期中生物题免费试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
最近更新
向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通入CO2,不发生反应的是( )A. Na2CO3 B. NaHCO3
.It is a(n)________ idea to keep a machine running all the t
–Have you got any idea what led to the result that he was tu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 A B C D 用途金刚石做玻璃刀石墨做电池电极不锈钢做水壶钛合金制造船舶
“How much do you ____ for repairing such a pair of shoes?”“
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Ax+3y+C=0,直线l2的方程为2x-3y+4=0,若l1、l2的交点在y轴上,则C的值为 A.
梅是“岁寒三友”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对它情有独钟,请写出和梅花有关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
读日本经济结构图,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日本和印尼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A.半岛国家 B.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的第一象限有一匀强电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y轴向下;在x轴和第四象限的射线OC之间有一匀强磁场
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B.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3分)A.慎怒狂忘自大诓骗黎民百姓B.嘻闹豁然贯通逞辨面面相觑C.腻烦根深谛固旁鹜十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光滑绝缘直杆AC与半径为R的圆周交于B、C两点,在圆心处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B为AC的中点,C点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属于该系统中的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关于有图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
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生长旺盛,无节制砍伐后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B.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是(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
如果复数是实数,则实数 A. B. C. D.
某淡黄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入无色气体B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C,试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