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化学
题目
常压下把氢气和用氦气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570℃的电解池(如右图)中,氢气和氮气在电极上合成了氨气。用来合成的电解质在电解池中起传导H+的作用,它是一种固体复合氧化物(缩写为SCY),电解池的两个电极则是吸附在SCY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阳极的反应式为 H2-2e-=2H+ B.阴极的反应式为 N2+6e-+6H+=2NH3 C.电解的总反应式 N2+3H22NH3 D.电解的总反应式为 3H++ N3- NH3 答案:D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2019福建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期末考试
2019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2019吉林高二下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2017河南高三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高考模拟
2020海南高三下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高考真题
2018黑龙江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开学考试
2016江苏高三下学期苏教版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2020四川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开学考试
2017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2015黑龙江高三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开学考试
最近更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
光不足与叶片变黄的关系是: A 光不足对叶片变黄无影响 B 光不足延缓叶片变黄,特别是在高温下 C 光不足延缓叶片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
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 据图回答: (1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
Lily her dad as soon as she home.So don’tworry a
The picture show eighteen – year- old Katy Ross in Nepal, sm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
两暖室装置,分别有散热器甲和乙,甲通过1000C 蒸气,乙通过1000C的水,若流出的都是900C的水,若
小军和小华都站在溜冰场上,小军用力推了小华一下,两人都向相反方向滑出了较远的距离,要解释这一现象,可以利用下列知识中的
如图12-4-14所示,质量为m、边长为a的正方形金属线框自某一高度由静止下落,依次经过和两磁场区域.已知,且磁场的高度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 A、长江 B、松花江 C、珠江
近年来,我国GDP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率,但居民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比重不断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应该( )
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23 456×9+7等于( )1×9+2=1112×9+3=111123×9+4=1 1111
在矩形ABCD中,已知AB=4,BC=3,矩形在直线l上绕其右下角的顶点B向右旋转90°至图①位置,再绕右下角的顶点继续
据科学测算,1926—1933年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平均每年增加65厘米。这说明( ) A.大西洋在扩张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方面的重大成就是( ) A.积极扶植乡镇企业,开辟了工
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处理,除去了______________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一句诗。诗中描述的“花气袭人”现象表明:分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