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及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这一制度起了什么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认为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官员和军机大臣为宰相,他们的职权等同宰相吗?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古代相权与君权关系的发展趋势。(2分) 答案:(1)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分) (2)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2分) (3)不能与宰相权利等同。(2分)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2分) (4)君权逐渐增强,相权逐渐削弱,君权最终战胜相权。(2分)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