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大文豪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祠,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宗族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明清两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祠堂逐渐成为各地民间建筑中的代表。 材料二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在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材料三 (1)宗祠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现象有何积极影响? (2)晋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的这一现象有何消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1、2中建筑的出现反映的历史现象。 (4)有人认为: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拆除古建筑。也有人认为:古建筑是优秀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对待古建筑? 答案:(1)因素:宗法制(宗法观念);农耕经济;儒家思想。(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利于凝聚宗族,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二选一)(6分)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消极影响:限制了手工业、商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6分) (3)图一:近代外国侵略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冲击,中西文化交汇。图二: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社会进步, 生活剧变。 (4分) (4)既要保护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又要兼顾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到保护和利用相结合。  (2分) 解析: 略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