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5分)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  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5分)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4分) (3)根据材料二、 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 “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起了什么影响?(3分) (4)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不同时期的法制建设对政治民主化建设所产生的重要影响。(3分)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罗斯福新政。《临时约法》等相关知识。第(1)问回顾所学知识可以作答。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走向衰弱的表现,注意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外关系寻找多角度作答。全球史观注意把中国当时的政策放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去理解。第(3)问,从有效信息“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这种国家干预的政策措施,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起了重大的影响作用,注意从利弊进行辨证解答。 答案:(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者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2分)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1分)。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2分) (2)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1分)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中止西学东渐,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1分)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2分) (3)变化:罗斯福新政后扩大了行政权力。(1分) 影响:这种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广泛施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增强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同时,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2分) (4)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确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3分)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