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的“孔子标准像”,引起很大争议。基金会辩称,“发布”“孔子标准像”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为了给“文化传播和交流提供统一载体”。其实,这样的辩白有“此地无银”的嫌疑。自古以来,“文化传播和交流”就离不开商业活动,商业和文化本来也不是截然对立的。而若以商业为目的贩卖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和以文化为幌子谋求不正当的商业利益才是需要在道德上给予谴责的。  我想最主要的争议还是在于“标准”。“标准”具有唯一性或排他性。孔子基金会为孔子塑像本来无可非议,尤其在孔子故里。问题在于“标准”的依据在哪里,其他的机构(比如国际儒学联合会或者中华孔子学会)、其他的地方(比如香港、新加坡)为孔子塑像,难道就“不标准”吗?事实上,已经存在那么多的孔子塑像,可以说已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聚集区,难道那些塑像都不标准吗?基金会的发言人解释孔子的标准像来自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图”。吴道子的画非常著名,但吴道子并非儒家学者,也不是孔子后裔,更没有“圣人故里”的籍贯,而仅仅是因为他的艺术水准“穷丹青之妙”,后世公认“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吴道子更有影响力的画其实是和佛教、道教以及民间鬼神信仰等题材有关。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被广泛接受也不是因为它的“标准”,而是它成功塑造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形象,栩栩如生。既然是塑像,就需要从艺术的标准去要求。既然是历史人物的塑像,就需要接受历史的选择和考验。基金会的发言人还说,现在国内出现了很多“神化”和“丑化”孔子形象的塑像,所以需要“标准像”,这也是似是而非的理由。历史上孔子的形象本来就形形色色,即使是画圣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也不是一家独尊。根据个人粗浅的观察,基金会“发布”的“标准像”失掉了吴道子画像所塑造的孔子渊博而和悦、认真投入而循循善诱的导师形象,那是不是“矮化”了孔子的形象呢?孔子的伟大根本不在于有什么“标准像”,有关孔子思想的传播更不需要什么统一的媒介。时至今日,无论以孔子冠名的机构多么庞大,研究孔子的学者多么权威,以及孔子的“老乡”多么热忱,包括孔子的后裔多么直系,谁又有资格说自己可以“发布”一个孔子的“标准像”呢?这些人集合起来,也没有资格这么说。孔子的塑像是受欢迎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孔子去世2400多年以后,有人大张旗鼓地“发布”“孔子标准像”,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10月22日,有删节)1.下列说法哪一项符合中国孔子基金会所提出的其发布“孔子标准像”的立场?(    ) A.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本身并不排除商业目的B.“孔子标准像”的原型来自于被世人普遍认同的吴道子所绘的孔子画像C.“孔子标准像”的发布有利于大众对孔子思想内涵进行统一的解读D.制定一个统一的孔子像,将有利于孔子文化的传播和交流2.依据本文所给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不赞成中国孔子基金会为孔子发布标准像的做法。B.作者不反对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为孔子塑像。C.作者认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孔子标准像”,受到了商业利益的驱使。D.作者认为,孔子之所以伟大,在于他的渊博和悦的形象以及循循善诱的教育者风范。 答案:1.D(A项是作者的观点,不是中国孔子基金会自身所申明的立场。B项本句话对,但不是“立场”。C项表述不正确,不能说“统一的解读”。D项对,见第一段中的语句:基金会辩称,“发布”“孔子标准像”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为了给“文化传播和交流提供统一载体”。)2.D(A项对,在全文中也能找到一些表明作者立场的语句,如“有人大张旗鼓地‘发布’‘孔子标准像’,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等。B项对,见第二段中的相关语句:孔子基金会为孔子塑像本来无可非议,尤其在孔子故里。C项对,见第一段中的相关语句:其实,这样的辩白有“此地无银”的嫌疑。自古以来,“文化传播和交流”就离不开商业活动。D项错,全文并未提出孔子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