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原创) 漓江 ①雨不知是何时降下来的,依稀觉得有诗意在轻击着车窗,偏过头去,就看见雨滴缠绵在窗外,一副害羞的样子,拖着她们小小的轨迹。 ②比起江南,桂林的雨没有闲打芭蕉的闲情,也没有东北呼天抢地的气势,桂林的雨似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落地之后,才轻哼一声,又幽幽睡去。 ③导游说,雨后游漓江,是最好的时候。而雨也配合地停下了。空气中有淡淡的桂花香气,远处的石灰岩山脉笼罩着白色的雾气,极像待出嫁的姑娘,笼着一帕乳色的嫁衣迎着漓江水静静地梳妆。似乎此时的景致更切合独秀峰下石崖上镌刻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的意蕴,孤独屹立千年的独秀峰就这样在桂林城中,在历史的洪波中,指引人们前往漓江的方向。 ④踏上小船,似乎游船在经历各代文人骚客赞美歌颂过的漓江水的浸濡下,也沾染些许文气。小小的一弓,就撑起了游人的雅兴。泛舟江上,便可知漓江山水的特色,每峰不相连,形状却各不相同,但隐隐约约中有些相似之处,树林相互摇曳,每每风止,就打声招呼,水漫过山脚,以轻柔舒缓的触感安抚山峰迟钝的神经,给予默默的滋养。江山们的秘密相互传递。直至被文人拾起,纪录于一方轻柔细腻的宣纸上,再以浓墨调制意向,便有了漓江水中不慎遗留,铺满江底的三千诗句。 ⑤渔人解船了,乖巧的鱼鹰立在竹筏船头,用尖尖的喙梳理着柔顺的羽毛,在默默地凝视山水,偏着头。它们在想什么呢?也许没有诗情画意,却比人想得更为真实,更为质朴,更为哲学。远远望去,渔人穿着蓑衣,执着钓竿,缩起身子,鱼鹰扭过头去,继续未做完的梦,江上烟雨朦胧,雾气似瀑布,从白色石灰岩倾泻而下,在接触水面的一瞬间,惊讶地跳起,漫起无边的水袖,遮住远方的景致,却将人的思绪扬起。 ⑥远眺漓江,淡墨色的水静静地晃着,野鸭浮在水面上,在流动的五线谱之中,变幻谱写自然旋律,渔人撒网了,波上一点,宛如完美的休止符。山歌从晨起的渔村中传出,溪风的印记随炊烟摇散,蝉鸣嘶嘶,牛啼哞哞为漓江晨曲铺摸有力的定音。 ⑦梦幻漓江,在雨初歇时,给我最美的记忆。 12.文章第①段加点词“诗意”换成“湿意”好不好?【品析重点词语】 13.作者写桂林的雨时与江南、东北的雨对比,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分析修辞手法的 作用】 14.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品析重点语句】 15.文章最后一段说“梦幻漓江,在雨初歇时,给我最美的记忆”,你觉得“最美的记忆” 中有些什么?【概括文章内容】 16.抓住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刻画,试着仿照文中的例子描写一段有关描写景色的片段。 【课文片段在线】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被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 【写法分析】这幅鱼鹰捕鱼图,文笔凝练,着墨不多,但抓住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刻画,所写的景象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技巧。 答案:12.不好,因为“湿意”是“润湿”之意,仅写出雨的触感,而“诗意”不仅让读者对桂林 的雨产生一种美的遐想,更能表达作者的感受,所以用“诗意”更好。  13.为了强调突出桂林的雨与众不同,轻巧可爱。 14.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白色雾气笼罩的石灰岩山脉比作待出嫁的姑娘, 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出石灰岩山脉的颜色和形态。  15.示例:“最美的记忆”中有桂林诗意的雨,漓江的山水、鱼鹰、野鸭等优美景物,人文 历史,渔村悠闲惬意的生活。 16.【例文】如果遇到大的障碍,小树苗只会在黑暗中不停息地,努力地向上冒,“嘭嘭” 的声音是它们在撞击坚硬的石土,也一下一下地坚定着它们的信念。它们不知道畏缩, 不知道停歇,只是渴望那炙热的艳阳,它们深信,就算是坚硬无比的泥石,也会将它撞 裂。总有一天,它们会冲破黑暗,望见那轮艳阳。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