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后面题。 烟雨桃花潭 桃花潭早在神往之中。每每由凝思进入幻境,将自己化成汪伦、李白 ,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着,一样的难分难舍、别情依依。 真到桃花潭来了。一个暮春的雨天。雨是江南独有的,似雨似雾,丝丝缕缕;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在青弋江上,在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之中。穿过水东翟村,出踏歌岸阁。面前是墨青色无声的青弋江,背后是青青的生满益母草的踏歌古岸。我知道,在另外的时间,在另外一个桃花盛开的暮春,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亮的泪水。汪伦在岸上,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一首据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在他们身上,江水悠悠地流淌,桃花灿烂地盛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李白再也忍不住了,那首《赠汪伦》的诗就顺口流出来,而且就那样平平仄仄脍炙人口地流传千载。 不见有潭,只有联袂而来、一版墨青的江水,原来春夏水涨,将对岸那潭与青弋江连为一体了。桃花依然像古代那样开着,在岸边,在水里,在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之中,静静地濡染着生命的嫣红。我突然想起,江水和桃花和谐组合的桃花潭,似乎是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是等待我呢,还是等待大唐的李白? 李白当时住在宣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但他忽然收到汪伦顺着青弋飘来的书信。信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就欣然溯江而来。到翟村一看,并不似信中所言。汪伦说他的信没错。离此十里有个桃花渡,岂非“十里桃花”?对岸的万村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家,募不是“万家酒店”?李白大笑,不仅笑中国文字机巧无穷,也笑江南人的机智和诙谐。 细雨霏霏,如小猫舌头凉凉地舔着面颊。江水墨青地静,偶尔贴一朵无声的小漩涡。江南的蒙烟细雨最是缠缠绵绵地难以招架。那古意盎盎的水村山廓和许多心绪,也都湿漉漉让人难以招架了罢!雨丝子密密的,漫下撒下轻丝罗帐。翟村、万村和不远处的魁星阁都成了淡淡的影子,那雨莫不真个就是江南的情,江南的韵?此时,汪伦和李白都隐进乳白色的厚厚的帘幕,只有那潮湿的渡船苍黑着,在原来的地方,静静地,静静地若有所思。 乘船渡过江,上岸,于那一截老街中寻万家酒店,不见当日那酒垆和飘摇招展的牙边小酒旗,就寻在细雨之中飘逸千年的诗酒气氛吧。酒能酣畅肝胆,亦可消解愁闷。在长安城大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在山水灵秀、春雨霏霏的江南,是不是依然那样狂醉?然而,此时的李白老矣,他胸中的激情,已经化作更多的忧郁,他的人生或许已经短缺了许多诗意的东西了。他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感恩,那样的脚踏实地地感受着真实的人间烟火。所以他才真正地体味到了桃花潭和汪伦对于他的比桃花潭水更深的真情。我总以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就像迥然有异的石头和水。岁月太能改变一个人,而且是从外到里深刻地改变。有谁能风流倜傥一辈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毕竟不比长安,人到老年的李白毕竟也不比年轻气盛的李白啊! 蒙蒙烟雨依然无声无息,无声无息地编织着暮春的江南。风有酒的气味,雨有酒的气味,青弋江有酒的气味,桃花潭那墨黑色的嶙峋的崖岸有酒的气味。江水不倦地流,小漩涡似一朵朵水青色的小莲花,开在多少有些禅意的墨青色的江面上。似乎有一叶小舟,倏地滑进烟雨,滑进迷蒙中的别离,从古到今,由远而近,招招手,惜别古人,惜别那诗意的陈年旧事。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桃花潭却留住了永远的小舟,和在踏歌的节奏中濡润出生命嫣红的桃花。是谁在吟咏那首古诗呢? 我听见水面上有些声音,平平仄仄,殷殷切切。 6.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桃花潭缠缠棉棉的蒙烟细雨中,在江南特有的景致感染下,李白的诗《赠汪伦》就顺口流了出来。 B.江南的细雨、江水和桃花和谐组成的烟雨迷蒙的意境,曾经让李白隐醉,现在也让作者心动。 C.在山水灵秀、春雨霏霏的江南,年老的李白,已没有了曾经的激情,他感受更多的是真实的人间烟火,生活中短缺了诗意。 D.这篇散文抓住了江南雨的特点,将自然与人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烟雨江南的美妙图景。 E.这篇散文笔调淡雅而又饱含深情,在细致入微的描写中勾勒出了江南的情韵和独有的文化气息。 7.结合文意看,为什么说“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 8.作者认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各有怎样的特点。 9.文章倒数第二段的“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桃花潭却留住了永远的小舟,和在踏歌的节奏中濡润出生命嫣红的桃花”照应了前面的那句话?这种照应有什么作用? 答案:6.AC 7. (1)因为青弋江上的蒙烟细雨是江南独有的,而桃花潭正在青弋江上。 (2)因为桃花潭留下了汪伦送李白的文坛佳话。 8. (1)青年李白激情四溢,胸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 (2)老年李白激情减退,心存忧郁,渴盼人间真情。 9. (1)它照应了“桃花依然像古代那样地开着,在岸边,在水里,在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之中,静静地濡染着生命的嫣红”这句话。 (2)作用:强调了汪伦迎送李白的文坛佳话所体现出的情韵之美,使文章的结构呈现出既疏朗又紧凑的特点。 【解析】 试题分析: 6.此题考查对这篇散文的赏析能力。A项,李白《赠汪伦》的诗顺口流出来,不仅仅是因为“桃花潭缠缠绵绵的蒙 烟细雨”,更关键在于感情,从文中第二段中“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亮的泪水”,汪伦唱“送别歌”,“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李白再也忍不住了”可知。C项,“生活中短缺了诗意”太绝对,文中说“他的人生或许已经短缺了许多诗意的东西了。”所以选AC。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散文阅读题,对考生而言是个难点,散文语言及情感内容委婉含蓄,考生不容易把握。解答散文阅读题,一定要在整体把握散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从散文的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分析选项的表述是否符合原文。例如本题A项,从选项表述的表面来看,没什么错误,但只要联系散文的内容及主题便可体会出李白《赠汪伦》的诗更关键的在与李白与汪伦的情感。 7.此题是一道局部题,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与“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相关的语段,然后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读后可知,答题区间在第二段,“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在青弋江上,在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之中”,抓住“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两个短语便容易组织答案了。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在散文阅读题中,遇到“为什么”“……的原因”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要先从文章中找到与这句话相关的答题区间,然后根据对语段内容及文章主旨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这句话的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例如本题,为什么说“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既然是问原因的,根据答案就在文中的原则,自然要从这句话所在的语段第二段去寻找,读后便很容易找到与之原因相关的答案了。 8.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可从文中找到“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相关的第六段。然后根据作者描述性、议论性的语句提炼出关键词组织答案。“此时的李白老矣,他胸中的激情,已经化作更多的忧郁,他的人生或许已经短缺了许多诗意的东西了。他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感恩,那样的脚踏实地地感受着真实的人间烟火。所以他才真实地体味到了桃花潭和汪伦对于他的比桃花潭水更深的真情。”“人到老年的李白毕竟也不比年轻气盛的李白啊!”据此归纳。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在散文阅读题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会像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一样,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言行举止来塑造,散文自有散文的特点,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是通过作者的描述性、议论性、抒情性的语言来表现,因此在答此类题时,要从文本中找到相关语段,然后找出作者的描述性、议论性、抒情性的语句,然后归纳概括即可。例如本题中青年李白和老年李白的形象特点,在第六段有很清晰的描述,可根据句意归纳即可。 9.此题考查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能力和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第一问比较简单,从前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然后直接提取出来作为答案即可。第二问是考查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能力。在内容上,前后两句均写到了桃花潭和桃花构成的意境之美,结合着文章主旨可知,主要是赞美汪伦迎送李白的诗歌之美;在结构上,前呼后应,自然能起到结构紧凑的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答句子作用分析题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 (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 (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中间,则其句子作用有:①过渡,②照应(呼应),③转折(换)——全文内容或思路的转折,④总结。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本题中的语句在文章的末尾,自然要从前呼后应的结构角度组织答案。
语文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