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语文
题目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案: (1)仰视 低头 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语文 试题推荐
语文 试卷推荐
2018-2019年高一期中考试(山东省新泰二中)
湖北2018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2020-2021年高三9月月考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
2019届高三月考语文题带答案和解析(黑龙江省安达市高级中学)
2018-2019年高二期中考试试卷(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
昆明市高三语文月考测验(2019年上期)在线做题
2019-2020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免费试卷完整版(重庆市云阳县江口中学)
成都市完整试卷
2019-2020年高一后半期期末语文在线测验完整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八中)
最近更新
对于反应:H-+NH3H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Hereare John and Tom; ________ is my brother. A. thelater
两个三次多项式的和的次数是( ) A.六次 B.三次 C.不低于三次 D.不高于三次
将碳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敞放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A 15.
M={x|x2-3x-28≤0},N={x|x2-x-6>0},则M∩N=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 R 的半圆弧由 A 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 . 0 , 0
Simon is ________to make us all ________.A.enough funny, lau
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 L氢气,取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NaHCO3反应得V2 L二氧化碳,若V
His wife was busycooking while he watched TV ________ comfor
如图,小嘉利用测角仪测量塔高,他分别站在、两点测得塔顶的仰角 为10米.已知小嘉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5米,计算塔的高
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______ the decision without anyco
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中国政府的一再严正交涉,执意对台军售以及会见达赖,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
请筛选下段文字的信息,给大脑中的“杏仁核”作一个恰当的阐释。 为什么动物和人类会受到惊吓?这得从大脑中的“杏仁核”说起。
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读漫画《同价不同票》。漫画中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票价应以铁路部门所提供服务的价值为基础 ②无座乘客与有座乘客己享受到同样的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1 的Na
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 B.《我的第一本书
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发生的反应为2NO(g)+2CO(g) N2(g)+2CO2(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够达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