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2分) 材料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曾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感叹。今天广大低收入群众的安居问题同样考验着政府。今年全国将开工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未来五年建设3600万套,如果按照一个家庭三口来计算,将有超过一亿人口受益,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将基本解决。 材料二: 宏伟的规划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更艰巨的任务是找地、筹资、建设、分配和管理。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部门间通力合作,动员全社会能力,确保这一惠民工程顺利实施,真正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小康社会发展目标。 材料三: 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不仅可以缓解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平抑房价,还能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减低宏观经济的波动风险;启动内需,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1)材料一体现出了《政治生活》中政府的哪些知识? (2)结合材料二,从《生活与哲学》的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如何建好保障房?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其中蕴含的《经济生活》观点。 答案:(1)①兴建保障性住房反映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5分②也是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表现。5分 (2)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保障房建设前景光明,但也存在着许多现实困难。4分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承认矛盾,积极解决矛盾。要正视困难,积极解决。3分 ③要坚持系统优化。各部门通力合作,动员全社会能力,确保工程顺利完成。3分 (3)①供求影响价格。保障房供给增加,有利于平抑房价。3分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保障房价格低廉,能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费。3分 ③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不足。保障房建设有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从而降低宏观经济波动风险。3分④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保障房建设规模大、投资大,上下游产业链长,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3分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