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         。 (2)氮元素以N2、NO3-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两类生物大分子。 (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         。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    答案:答案: (1)生物固氮  闪电固氮    植物和微生物 (2)        蛋白质,核酸 (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①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 ②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 (5)T-A   U-A (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 (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 解析: (1)大气中N2进入生物群的主要途径是生物固氮,另外还有闪电固氮。能够固氮的生物有植物(如:大豆)和微生物(如:圆褐固氮菌和根瘤菌)。 (2)氮元素以N2、NO3-和NH4+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并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类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类,而N元素是核酸和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3)据图分析可知,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可能是不同季节生物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从来源和去路上分析:一个是因为硝酸盐的去路减少,二是因为硝酸盐的来路增加。根据题意,1965年冬,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被砍倒留在原地,丧失了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导致小溪中硝酸盐的含量急剧升高。 (5)                   U-A        U-A  A-T(新类型) C-G      U-G                         G-C        G-C  C-G (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为N2返回大气或雨水的冲刷,可以将N元素从森林群落中输出。 (7)植物被砍倒,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说明植物可以同化无机环境中的N元素;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说明植被还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