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 白色前体物质 有色物质1 有色物质2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三 丁×纯合黑鼠 1黄鼠:1灰鼠 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 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 答案:2    aabb    3    8/9    黑    aaBB、aaBb    A    显    黄鼠:灰鼠:黑鼠=2 :1:1    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详解】 (1)①由实验一可知,两对基因控制的F2为9:3:3:1的修饰(9:3:4),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A/a 和B/b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而且A_B_为灰色,A_bb,aabb为白色,aaBB为黑色(A/a控制灰色合成,B/b控制黑色合成).有色物质1为黑色,基因I为B,有色物质2为灰色,基因Ⅱ为A.以F1AaBb为灰色可证实推论,亲本应该中甲为AABB,乙为aabb(甲和乙为AAbb,aaBB性状与题意不符合)。 ②由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可知F2中白鼠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三种.灰鼠中AABB:AaBB:AABb:AaBb=1:2:2:4.除了AABB外皆为杂合子,杂合子比例为8/9。 ③由①解析可知有色物质1是黑色,实验二中,丙为纯合子,F1全为黑色,丙为aaBB,F1为aaBb,F2中aaB_(aaBB、aaBb):aabb=3:1。 (2)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A为显性(本解析中用A1表示).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b基因,其基因型为A1ABB。 ②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1aB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1ABB:A1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 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因此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