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几千年来男耕女织的传统生产方式中,不仅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应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在现代社会,女红织绣技艺已纳入艺术与审美的范畴,具有手工技艺的造物之美,其审美品格与文人士大夫的文房器物殊途同归。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出的“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上,荷包、围涎、喜帐、背扇不一而足,琳琅满目。其间具有东方神韵的“春光长寿”“蝶恋花”“凤穿牡丹”“鱼戏莲”等传统图案栩栩如生,( ),德行忠孝、神话故事的纹样更诉说着深层的文化寓意。进入这一具有东方造物精神的手工艺世界,仿佛望见绣娘们专心致志、充溢人间情爱的劳作,在机械生产艺术复制品大行其道的当下颇有启示意义。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B.女红不仅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应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C.在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的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的日常生活。 D.女红不仅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B.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C.“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女红织绣寄托着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B.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被寄托在传统图案上 C.这些图案寄托着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D.这些祈福、纳祥的纹样还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答案:1.D 解析:画线句有两处错误:第一处,语序不当,同一主语的两个分句使用关联词,前一分句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不仅”应放在主语“女红”后;第二处,搭配不当,“反应”与“生活”搭配不当,可将“反应”改为“反映”。 2.A 解析:B项,破折号后面是表示解释说明的部分。C项,表示话题的转变,破折号前是说天热,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D项,表示总结上文。A项,用在副标题的前面,跟题干中的破折号用法一致。 3.C 解析:根据前文“具有东方神韵的”“传统图案栩栩如生”推知此处讲述的对象是传统图案,不是女红织绣,也不是祈福、纳祥的纹样,排除A、D两项。B项和C项的区别主要是句式不同:B项是被动句,主语是“美好愿望”;C项是主动句,主语是“这些图案”,而括号前句子的主语是“传统图案”,与其更衔接的只能是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