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时电位变化,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 (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膜外. (3)用a刺激传出神经元,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膜电位从①到③变化的原因是 ,①②段是 (填“静息”或“动作”)电位. (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传出神经元,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预测现象及结论. 第一步:用a刺激传出神经元,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①如果 ,则说明 受损; ②如果 ,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③如果 ,则说明 受损; ④如果 ,则说明 受损.
答案: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d是神经与骨骼肌结合的部位,表示为神经肌肉接点或突触. 3、图乙:图甲为反射弧结构,图乙为电位变化,①表示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③表示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④是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 【解答】解:(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 (2)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外主要是Na+,膜内主要是K+,所以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低于膜外. (3)用a刺激传出神经元,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膜电位从①到③变化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①②段是静息电位. (4)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测量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说明是传出神经元受损; ②如果在c处测量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则可能是d部位受损或是骨骼肌受损. ③用b直接刺激骨骼肌,如果骨骼肌收缩,则说明是部位d受损; ④如果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是骨骼肌受损. 故答案为: (1)不属于 (2)不能 低于 (3)钠离子内流 静息 (4)①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 传出神经元 ②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 ③骨骼肌收缩 部位d ④骨骼肌不收缩 骨骼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