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材料二 1848年初,王韬到上海时惊叹道:“一入黄歇浦中,气象顿异”,“浦江一带,率皆西人舍宇,楼阁峥嵘,飘渺云外”。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材料四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维新运动的开展,国人自办报纸蓬勃兴起),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思想)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摘自《上海档案》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上海向近代化城市演变的重要表现。(4分)(要求:纲要式说明即可,不得照抄原文)(2)你怎样认识近代通商口岸开辟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4分)
答案:答案:(1)上海近代化进程:①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②城市建设具有西方化色彩。③大量近代企业创办于上海(或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资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工业(经济)基础较好。④近代企业促使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⑤创办报刊和阅报风气形成,有利于新思想(文化)传播,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2)认识: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一方面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和掠夺,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贫困化;(2分)另一方面,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文明,西方列强的侵略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促进了通商口岸地区城市发展(近代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