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已经和疟疾进行了数百年的斗争。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此后,奎宁的替代物氯喹一度成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后来氯喹失灵,问题就出在 上。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 ),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 ,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 从40多年前屠呦呦课题组在190次失败后成功 青蒿素,到研制出杀虫较彻底的、作用时间长的复方蒿甲醚,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以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精神 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深知,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停滞;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来的给人类生存的危险系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抗药性 举无遗策 汲取 攻克 B.抵抗力 举无遗策 提取 攻占 C.抗药性 束手无策 提取 攻克 D.抵抗力 束手无策 汲取 攻占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跟不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B.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能跟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C.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能跟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D.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B.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C.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D.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给人类的生存危险系数。
答案:1.C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抗药性:生物对于药物的抵抗性;抵抗力:人体的防御能力。由语境可知,前文讲的是氯喹失灵,属于病毒的抵抗,因此,第一个空应该选择“抗药性”。举无遗策: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束手无策:一点办法也没有。由语境可知是“无药可用”,第二个空应该选择“束手无策”。汲取:吸取、吸收的意思;提取:通过其他化学或机械工艺过程从物质中制取有用成分(如组成成分或汁液)。由语境“青蒿素”可知,第三个空应该选择“提取”。攻克:战胜,占领、胜利。完成一个项目,完成一个难题都可称之为攻克;攻占:攻击并占领,由语境“一个又一个难关”可知,第四个空应该选择“攻克”。 2.D 解析: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查语句连贯。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此类题一定要先分析选项。本题由选项可知,是“病毒的变异速度”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两者的较量,我们结合上文语境“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和下文语境“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可知,人类只有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的情况下才会束手无策。 3.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本题是在有语境的情况下辨析病句,难度就降低很多,首先根据语义来看应该是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带来的危险系数,排除A、D两项,疆域指“领土的范围或面积”;疆场指“战场”,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择“疆域”,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