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实验验证 “Ag + +Fe 2+ Fe 3+ +Ag↓” 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 ( 1 ) 实验验证 实验 I :将 0.0100 mol/L Ag 2 SO 4 溶液与 0.0400 mo/L FeSO 4 溶液 (pH=1) 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 实验 II :向少量 Ag 粉中加入 0.0100 mol/L Fe 2 (SO 4 ) 3 溶液 (pH=1) ,固体完全溶解。 ①取 I 中沉淀,加入浓硝酸,证实沉淀为 Ag 。现象是 _______ 。 ② II 中溶液选用 Fe 2 (SO 4 ) 3 ,不选用 Fe(NO 3 ) 3 的原因是 _______ 。 综合上述实验,证实 “Ag + +Fe 2+ Fe 3+ +Ag↓” 为可逆反应。 ③小组同学采用电化学装置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验证。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 , 写出操作及现象 _______ 。 ( 2 ) 测定平衡常数 实验 Ⅲ :一定温度下,待实验 Ⅰ 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取 v mL 上层清液,用 c 1 mol/L KSCN 标准溶液滴定 Ag + ,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消耗 KSCN 标准溶液 v 1 mL 。 资料: Ag + +SCN - AgSCN↓ (白色) K =10 12 Fe 3+ +SCN - FeSCN 2+ (红色) K =10 2.3 ①滴定过程中 Fe 3+ 的作用是 _______ 。 ②测得平衡常数 K = _______ 。 ( 3 ) 思考问题 ①取实验 I 的浊液测定 c (Ag + ) ,会使所测 K 值 _______ ( 填 “ 偏高 ”“ 偏低 ” 或 “ 不受影响 ”) 。 ②不用实验 II 中清液测定 K 的原因是 _______ 。
答案: ( 1 ) 灰黑色固体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 防止酸性条件下, 氧化性氧化 Fe 2+ 干扰实验结果 a :铂 / 石墨电极, b : FeSO 4 或 Fe 2 (SO 4 ) 3 或二者混合溶液, c : AgNO 3 溶液;操作和现象:闭合开关 K , Ag 电极上固体逐渐溶解,指针向左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再向左侧烧杯中加入滴加较浓的 Fe 2 (SO 4 ) 3 溶液,与之前的现象相同;或者闭合开关 K , Ag 电极上有灰黑色固体析出,指针向右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再向左侧烧杯中加入滴加较浓的 Fe 2 (SO 4 ) 3 溶液, Ag 电极上固体逐渐减少,指针向左偏转 ( 2 ) 指示剂 ( 3 ) 偏低 Ag 完全反应,无法判断体系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分析】 ( 1 ) ①由于 Ag 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 Ag+2HNO 3 ( 浓 )=AgNO 3 +NO 2 ↑+H 2 O ,故当观察到的现象为灰黑色固体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即可证实灰黑色固体是 Ag ,故答案为:灰黑色固体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由于 Fe(NO 3 ) 3 溶液电离出 将与溶液中的 H + 结合成由强氧化性的 HNO 3 ,能氧化 Fe 2+ ,而干扰实验,故实验 II 使用的是 Fe 2 (SO 4 ) 3 溶液,而不是 Fe(NO 3 ) 3 溶液,故答案为:防止酸性条件下, 氧化性氧化 Fe 2+ 干扰实验结果。 ③由装置图可知,利用原电池原理来证明反应 Fe 2+ +Ag + Ag+Fe 3+ 为可逆反应,两电极反应为: Fe 2+ -e - Fe 3+ , Ag + +e - Ag ,故另一个电极必须是与 Fe 3+ 不反应的材料,可用石墨或者铂电极,左侧烧杯中电解质溶液必须含有 Fe 3+ 或者 Fe 2+ ,采用 FeSO 4 或 Fe 2 (SO 4 ) 3 或二者混合溶液,右侧烧杯中电解质溶液必须含有 Ag + ,故用 AgNO 3 溶液,组装好仪器后,加入电解质溶液,闭合开关 K ,装置产生电流,电流从哪边流入,指针则向哪个方向偏转,根据 b 中所加试剂的不同,电流方向可能不同,因此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Ag 电极逐渐溶解,指针向左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说明此时反应达到平衡,再向左侧烧杯中加入滴加较浓的 Fe 2 (SO 4 ) 3 溶液,与之前的现象相同,表明平衡发生了移动;另一种现象为: Ag 电极上有灰黑色固体析出,指针向右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说明此时反应达到平衡,再向左侧烧杯中加入滴加较浓的 Fe 2 (SO 4 ) 3 溶液, Ag 电极上固体逐渐减少,指针向左偏转,表明平衡发生了移动,故答案为: a :铂 / 石墨电极, b : FeSO 4 或 Fe 2 (SO 4 ) 3 或二者混合溶液, c : AgNO 3 溶液;操作和现象:闭合开关 K , Ag 电极上固体逐渐溶解,指针向左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再向左侧烧杯中加入滴加较浓的 Fe 2 (SO 4 ) 3 溶液,与之前的现象相同;或者闭合开关 K , Ag 电极上有灰黑色固体析出,指针向右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再向左侧烧杯中加入滴加较浓的 Fe 2 (SO 4 ) 3 溶液, Ag 电极上固体逐渐减少,指针向左偏转。 ( 2 ) ① Fe 3+ 与 SCN - 反应生成红色 FeSCN 2+ ,因 Ag + 与 SCN - 反应相较于 Fe 3+ 与 SCN - 反应更加容易及彻底,当溶液变为稳定浅红色,说明溶液中的 Ag + 恰好完全滴定,且溶液中 Fe 3+ 浓度不变,说明上述反应答案平衡,故溶液中 Fe 3+ 的作用是滴定反应的指示剂,故答案为:指示剂。 ②取 I 中所得上清液 vmL 。用 c 1 mol/L 的 KSCN 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稳定浅红色时,消耗 v 1 mL ,已知: Ag + +SCN - AgSCN , K =10 12 ,说明反应几乎进行完全,故有 I 中上层清液中 Ag + 的浓度为: c (Ag + )= mol/L ,根据平衡三段式进行计算如下: ,故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 ,故答案为:指示剂; 。 ( 3 ) ①若取实验 I 所得浊液测定 Ag + 浓度,则浊液中还有 Ag ,因存在平衡 Fe 2+ +Ag + Ag+Fe 3+ ,且随着反应 Ag + +SCN - AgSCN ,使得上述平衡逆向移动,则测得平衡体系中的 c (Ag + ) 偏大,即 偏大,故所得到的 K = 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②由于实验 II 中 Ag 完全溶解,故无法判断体系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因而不用实验 II 所得溶液进行测定并计算 K ,故答案为: Ag 完全反应,无法判断体系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