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 (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①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 ② ”也,寡人反取病 ③ 焉。 ” (选自《晏子春秋 ·内篇》) (注释) 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侮辱。 1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弗敢 加 也 加:虚夸,夸大 B . 小信未 孚 孚:使信服 C . 忠之 属 也 属:属于 D . 齐人也, 坐 盗。 坐:因 ……获罪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肉食者谋 之 齐 之 习辞者也 B . 可 以 一战 吾欲辱之,何 以 也 C . 战 于 长勺 今民生长 于 齐不盗 D . 登轼 而 望之 出淤泥 而 不染 3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紧扣题目中的 “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 B . 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C . 甲文中的曹刿在鲁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D . 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 4 . 翻译下列句子。 (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答案: 1 . C 2 . C 3 . D 4 . (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 2)只是叶子相似,它的果实味道不相同。 【分析】 1 . C .句意: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属,类。故选 C 。 2 .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 代词,这件事\助词,的; B. 介词,凭借\介词,用; C. 介词,在\介词,在; D. 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 故选 C 。 3 . D .曹刿并不是国之重臣,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故选 D 。 4 .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狱,指诉讼事件。虽,即使。察,明察。以,根据。诚,诚心。 (2)徒,仅仅、只是。其,它的。实,果实。 【点睛】 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 “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 ( 从来 ) 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 “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 “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