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文物“认养”即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包括出资或集资修缮文物,并享有所认养文物建筑不超过20年的使用权。这种方式引发了争论,文物认养能否贯彻“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成为争论的焦点。如果站在赞同文物认养的角度,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①庞大的社会力量参与可以使文物保护的资金和技术等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②保障认养者获得经济利益最大化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根本原因 ③认领者通过参与文物认养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织牢制度之网对认养主体实行指导和监管可以落实保护文物的初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①:“所有难题迎刃而解”说法过于绝对化,①排除。 ②:试题限定的是“站在赞同文物认养的角度”,保障认养者获得经济利益最大化不符合试题规定性,②排除。 ③④:站在赞同文物认养的角度,材料的主旨是文物认领者通过参与文物认养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织牢制度之网对认养主体实行指导和监管可以落实保护文物的初衷,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