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表1 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 年份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 农村居民消费额占全体居民消费额的比重(%) 1996 9.0 3.9 51.0 1997 4.6 3.4 50.0 1998 4.3 5.8 47.9 1999 3.8 9.2 47.0 2000 2.1 6.4 -  表2 农产品的供求和加工状况 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 农产品加工 供给 需求 国家 农产品加工量占全部农产品比重(%) 每1亿元农产品加工处理后可增加附加值 以口感较差的早仙稻为主 口感较好的优质水稻增加 发达国家 80 约2-4倍 初级农产品为主 初级农产品减少,加工农产品增加 中国 20 0.38倍    (1)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1和表2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3)根据表1和表2说明增加农民收人的意义及其途径。 答案: 1.(1)表1反映:1996-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居民生洁水平提高;但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年增长率逐年下降,且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年增长率,农村居民消费额占全体居民消费额的比重也逐年降。(2)表2反映:水稻品种和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量占全部农产品比重偏低,农产品加工后可以增加附加值,但我国还比较低。 2.水稻品种不适应市场需要,农产品加程度低,附加值较低,这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3.根据表1表2,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在于:(1)有利于缩小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2)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繁荣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增加农民收入途径:(1)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水稻(粮食)的品种结构,生产优质粮食;(2)根据市场需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 (注:若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不死背教材中的现成结论,也可酌情给分;若考生能根据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答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家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加工附加值”,可加分,但笼统照搬教材上“发展乡镇企业”的结论,则不加分。可酌情加2~3分,但该生非选择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75分。) 综合评价分: 综合评价分用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一等:能正确运用所学理论,从具体材料出发,紧扣题意,阐述合乎逻辑,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二等:答题基本符合题,逻辑性、条理性尚可,但材料和论述不够充分。 三等:不从材料出发,只是简单搬用教材中的现成结论;或观点含混,表达不清楚;或答题不符合题意,不着边际。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