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加热碳酸氢铵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引起了同学们对氨气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 一 ) 探究性质与变化 (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1) 实验一中的现象是 _____ 。 (2) 实验二中先滴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滴入浓盐酸。滴入浓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 集气瓶中从下至上出现白烟, ②_____( 写一点 ) 。 (实验结论) (3) 微观上,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_____ 。宏观上,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的角度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写一点 ) 。 (反思与评价) (4) 实验二避免了实验一的不足,改进后的优点有 _____( 写一点 ) 。 ( 二 ) 验证氨气中氮、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查阅资料) (5) 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 2NH 3 +3CuO 3X+N 2 +3H 2 O , X 的化学式是 _____ 。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 假定氮气被完全吸收 )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充分反应后,测得 A 、 B 、 C 三个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装置 A B C 数据 减少了 4.8g 增加了 6.0g 增加了 2.8g (6) 甲同学利用 A 、 B 、 C 三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乙同学利用 B 、 C 两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出的氮、氢元素的质量比都与理论值明显不符,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_____ 。 (7) 若用 A 、 C 两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计算,与理论值是否相符?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证明你的结论 _____ 。 ( 三 ) 探究用途与制法 (8) 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氮气和氢气制得氨气。工业上常用氨气生产氮肥 (NH 4 ) 2 SO 4 ,施肥时,要避免与之混用的是 _____( 填序号 ) 。 A .硝酸钾 B .草木灰 ( 主要成分是 K 2 CO 3 ) C .熟石灰 D .氯化钾 (9) 工业上生产的 (NH 4 ) 2 SO 4 中常常混有少量 KCl ,检验其是否含有 KCl 的操作方法是 _____ 。 答案: 烧杯 B 中酚酞溶液变红色    浸有酚酞溶液的纱布条红色消失    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等    节约药品 Cu 浓硫酸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导致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大    与理论值相符    氨气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3 ;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4.8g ,则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4.8g ,水中氢元素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 ,则氢元素的质量为 0.6g ; C 中增加了 2.8g ,则氮元素的质量为 2.8g ;则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8g:0.6g=14:3    BC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硝酸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 【详解】 ( 1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遇到酚酞,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故实验一中的现象是烧杯 B 中酚酞溶液变红色。 ( 2 )浓氨水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出现白烟现象,向集气瓶中滴浓氨水时,浸有酚酞的白纱布变为红色,再滴入浓盐酸时,浓盐酸与浓氨水反应,浸有酚酞的白纱布红色消失。 ( 3 )从微观而言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从宏观来讲,浓氨水和浓盐酸挥发,浸有酚酞的白纱布先变为红色,后变为无色。 ( 4 )实验 2 的明显优点是节约药品。 ( 5 )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NH 3 +3CuO 3X+N 2 +3H 2 O ,反应物中氮、氢、铜、氧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是 2 、 6 、 3 、 3 ,生成物中氮、氢、铜、氧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是 2 、 6 、 0 、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3X 中含有 3 个铜原子,故 X 的化学式为 Cu 。 ( 6 ) B 装置中的硫酸可以与氨气反应,使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大,故氮、氢元素的质量比都与理论值明显不符。 ( 7 )氨气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3 ;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4.8g ,则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4.8g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 ,则氢元素的质量为 0.6g ; C 中增加了 2.8g ,则氮元素的质量为 2.8g ;则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8g:0.6g=14:3 ,故测量值与理论值相符。 ( 8 )氨态氮肥遇到碱性物质易反应放出氨气。 A 、硝酸钾显中性,不与硫酸铵反应,故可以混合使用; B 、草木灰是碳酸钾,显碱性,可以与氨态氮肥反应,故不能混合使用; C 、熟石灰是碱,不能与氨态氮肥混合使用、 D 、氯化钾显中性,可以与氨态氮肥混合使用;故选 BC 。 ( 9 )工业上生产的 (NH 4 ) 2 SO 4 中常常混有少量 KCl ,检验其是否含有 KCl 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硝酸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氯化钾。
化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