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生物
题目
在制作馒头时,可采用小苏打或者通过酵母菌发酵的方法使馒头松软,请问这两种方法中,馒头中的营养和所含有的能量情况相比较最可能的是( ) A.后者所含营养丰富、能量少 B.后者所含营养单一、能量少 C.前者所含营养丰富、能量多 D.两者所含营养和能量相同 答案:解:采用小苏打的原理是小苏打在高温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松软,并不会改变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而利用酵母菌发酵,发酵后淀粉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释放少量能量,所以营养物质丰富而能量减少. 故选:A.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2020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模拟理综生物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2019-2020年高二月考生物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
青海省海东市2020-2021年高一上期期末生物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2019届高三下半期高考一模生物专题训练(安徽省黄山市)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题带答案和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
2018-2019年高二下半年期中生物免费试卷完整版(安徽省部分省示范中学)
重庆市试卷完整版
2019-2020年高一前半期期中生物考试(浙江省浙东北联盟)
名校协作体联盟2019年高二生物上册月考测验附答案与解析
黑龙江高一生物期中考试(2019年下册)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最近更新
唯一两获老舍文学奖的作家宁肯为了写《蒙面之城》,在西藏生活了2年。他原以为到了西藏肯定能写出不同凡响的作品,但事实却相反
(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1) 试问函数f(x)能否在x= 时取得极值?说明理由; (2) 若a= ,当x∈[,4
Who teaches_____Englishthis team? A.we B.us C.our
材料:老南京阿德师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去外地出差。他出差前,拿了“江苏地方粮票”到粮管所兑换成“全国粮票”,只
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国家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因
(2011江苏扬州,1,3分)的相反数是( ) A.2 B. C. -2 D
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1)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盛装NaOH的试剂瓶瓶塞是橡胶塞.如果是玻璃塞,则会与N
如图,在中,已知,是上一点,,则
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表明,当代大学生群体正呈现出以下特性。
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
初二学生小明迷恋上网,但没钱去网吧,便通过好友向低年级的学生要钱。事发以后,老师找他核实情况,他却说钱不是他要的,与他无
(8分)质量为40kg的雪撬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向下滑动,如图甲所示,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今测得雪撬运动的v
欲进行下列实验,其方案设计合理的是A B C D 检验装置气密性 氨气尾气处理 NO2被水完全吸收 比较NaHCO3和N
材料一:2009年10月“中国环渤海旅游运营商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石家庄召开,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推动环渤海地区旅游经济圈的
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都离不开金属. (1)用铜丝作导线,主要利用其延展性和性. (2)铁制品经常会生锈,其生锈的条件是. (
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 A.CH3CH2CHBrCH2Br
下列各项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①票号 ②交子 ③柜坊和飞钱 ④五铢钱A、④③②①
分解代谢应指 ①吸收营养物质 ②合成自身物质 ③分解自身物质 ④储存能量
(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圆 O 的割线 PBA 过 圆心 O,弦 CD 交 PA 于点F,且△COF∽△PDF,
以下有关物理学概念或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有() A.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