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详细信息 |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糯米酿酒 C.冰雪融化 D.锅炉爆炸
|
2. | 详细信息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糖类都属于有机物 B.误食重金属盐可喝鲜牛奶解毒 C.钛合金、玻璃钢都属于复合材料 D.油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
3. | 详细信息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CO2验满 B. 测溶液pH C. 加热液体 D. 量筒读数
|
4. | 详细信息 |
为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包装盒中放入一小袋用来吸收水分和氧气的物质是( ) A.铁粉 B.烧碱 C.纯碱 D.生石灰
|
5. | 详细信息 | ||||||||||||||
小王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水是中性物质 B.肥皂水的碱性比纯碱水弱 C.柠檬汁的酸性比食醋强 D.雨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6. | 详细信息 |
为测定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将金属a、b、c分别放入稀硫酸中,b溶解并产生气泡,a、c不反应;另将a放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c.据此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b、a、c B.c、b、a C.b、c、a D.a、b、c
|
7. | 详细信息 |
今年3月26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日,目的是号召公众从衣食住行做起,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B.露天焚烧秸秆 C.多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 D.减少空调的使用
|
8. | 详细信息 |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青蒿素(C15H22O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2% C.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D.青蒿素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1
|
9. | 详细信息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碥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
10. | 详细信息 |
已知A、B、C、D四种物质都是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不同化合物,其中B是 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D含有两种元素,B、C含有三种元素,反应④是 放热反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一定是中和反应 B.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C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反应②可以由多个化学反应实现
|
11. | 详细信息 |
(1)2个氮原子 ; (2)3个亚铁离子 ; (3)碳酸 ; (4)人体缺少 会患甲状腺肿大.
|
12. | 详细信息 |
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硝酸钾 B.明矾 C.不锈钢 D.氮气 (1)具有净水作用的是 ; (2)可用作保护气的是 ; (3)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的是 ; (4)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
|
13. | 详细信息 |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括号内指明基本反应类型: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 ; (2)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冶疗胃酸(HCl)过多: ( ).
|
14. | 详细信息 |
我们每天要接触一些化学反应,都在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问题,科学家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CO2新循环体系:根据上述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②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③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可以相互转化 ④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
15. | 详细信息 |
根据碳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燃烧匙应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 (2)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分子数能成正比关系,将ag碳和bg氧气放入一恒容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相同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P1、P2,如果P1<P2,则取值范围是 .
|
16. | 详细信息 |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实验.请回答: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2)以上 (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后还需 才能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否则收集到的氧气略呈红色. (3)若要用排空气法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
17. | 详细信息 |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产生了兴趣.同学们决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该混合气体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查阅资料】 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H2+CuO d.CO+CuO 【实验过程】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 . (2)装置D中的药品为 . (3)同学们通过观察装置E、F中的现象后,证明了混合气中含有氢气.为了证明第四种气体的存在,可用装有 (填试剂名称)的装置G.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图1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改进后的装置如图2所示: 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进一步证明第四种气体的存在实验操作是 .
|
18. | 详细信息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 (1)在“操作2”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 . (2)加入“适量稀HCl”的目的是 . (3)生成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操作3”的名称是 . (5)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若俯视读数,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19. | 详细信息 |
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某同学称取了10.0g该合金放入盛有40.0g稀硫酸(H2SO4)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Zn+H2SO4═ZnSO4+H2↑,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49.8g. 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