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I五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下列发明中与导航相关的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1983年,一些人视特区为异端,怀疑“特区姓‘资’不姓‘社’了”。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等特区,并题字“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国内外局势的变化,邓小平又到深圳等南方城市视察。这两次南方视察的共同点是
A . 促进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B . 实践了 “一国两制”的构想
C . 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
D . 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文化上盲目自大,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回答,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致命挑战来源于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2)阅读材料,提出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变革”成为经济主旋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给农民,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这样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变革”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人民日报》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揭开“变革”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概括在农村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及该措施的意义。指出“变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意义。
宜昌古称夷陵 ,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2018年宜昌被评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202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秀美城市”。回答下列小题
1 . 下列关于宜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位于湿润地区 ③地形复杂,自西向东依次为平原、丘陵、山地 ④长江流经宜昌境内,大小支流众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 . 为了家乡宜昌天更蓝水更録 ,我们大力倡导( )
①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投放 ②积极开展环保志愿服务 ③引入立体绿化概念,増加城市绿化面积 ④循环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A . 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形单一 B . 海洋性气候显著
C .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 . 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 更 无所供。其告示 云 “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 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 。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 ”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
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 1) 更 无所供 ( __________ ) ( 2)其告示 云 ( __________ )
2 . 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未成家就前来。
B . 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独自一人前来。
C . 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独自一人前来。
D . 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未成家就前来。
3 . 从文中看,王恕不带家僮随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文章体现了王恕 “ _______________ ”的品质。
短文选词填空
argue beautiful care far for good heat include special succeed under work |
Xu Yuanchong is a famous Chinese modern translator. Born in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in 1921, he studied 1 . Qian Zhongshu, Wu Mi and other Chinese masters at 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He went to University of Paris for 2 . study after graduating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Over the course of a translation career (生涯) lasting more than seventy years, Xu has translated about 120 works, 3 . The Book of Songs , The Songs of Chu and The Red and the Black , with a 4 . focus on poetry (诗歌) . Xu is also the only person in China who has 5 . translated poetry to and from Chinese, English and French, in a very precise (准确的) and beautiful way. His 6 . are often chosen as textbook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Xu pays much attention to the 7 . of image, sound and form. He will leave something out and add something to make the translated works more beautiful. During his translation career, he has been at the center of many 8 . debates (辩论) with other translators. But Xu said, “I am not afraid of 9 . because the truth becomes clearer with each debate.”
Now Xu is 100 years old. He has stoppe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William Shakespeare . He is writing more about his own life.
To everyone, he sends a wish: “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until your good is better and your better is 1 0 . .”
年读书数量 | 80本 |
批注和记笔记方式 | 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划线或者摘抄 |
阅读效果 | 完全忘记了书本内容,更无法将书本知识内化成能力 |
【1】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郑板桥强调读书要“求精不求多”,他反对广泛涉猎图书。
B. 苏东坡认为人的精力有限,每次读书应该只带着一个目标或问题去阅读。
C. 陈善认为读书最终目的是读懂书中的内容。
D. 鲁先圣认为读闲书可以作为我们谋生的手段。
【2】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北宋文学家苏轼认为人们在读书时,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
(2)因为闲书的阅读,没有压力,没有强迫,没有功利,纯粹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往往更能引领自己寻找到自己的真正擅长。
【3】结合材料二内容说说读闲书有哪些益处。
【4】材料二的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一中的读书方法,分析陈惠同学阅读效果差的原因。
将两个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为如图所示的位置,若,则
_________.
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矫正是佩戴合适的凸透镜
B.用照相机照相时,景物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D.人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
“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高速铁路承担客运服务,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名片。图一为中国高速铁路分布图,图二为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及占比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高速铁路( )
A.在东北地区分布最稀疏 B.在地势第一级阶梯上集中分布
C.在平原地区分布均匀 D.稠密区与城市密集区分布一致
8.2009~2018年间,我国高铁( )
A.运营里程持续增长 B.运营里程匀速增长
C.占比2013年最低 D.占比2017年后增长最快
9.我国发展高铁可以( )
①加快矿产外运,发挥资源大国优势
②推动技术研发,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
③加强城乡联系,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④促进对外联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杠杆等器材测量长方体实心金属块的密度。
( 1 )挂金属块前,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 ______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2 )杠杆调平后,在 A 点用轻绳悬挂金属块。 B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2.5N 。金属块质量为 ______ kg ;( g 取 10N/kg )
( 3 )已知金属块底面积为 30cm 2 ,高度如图乙所示。金属块高度为 ______ cm ,金属块密度为 ______ kg/m 3 ;
( 4 )改变金属块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______ ;
( 5 )在某次测量过程中、不慎沿斜下方拉弹簧测力计,由此次数据得出的金属块密度值比实际密度 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