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 语文 数学 英语 

六年级试题

找出划线字母发音不同的单词(   )
A . programme B . box C . postman D . almost
解方程。
  1. (1) 5.4- x=1
  2. (2) x: =18
  3. (3) ×(3.5-x)=
The bird had no friends. He had to build his new home .

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尽管…还 如果…;就 宁可…也不 无论…都 因为…所以

①爸爸开车时绕一段弯路,会去轧刚出土的小苗。

语文老师讲课非常有趣,同学们都喜欢上语文课。

她是一个聋子,我是愿意为她演奏。

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⑤一个人走到哪里,不能忘记自己的故乡。

lesson (判断下列重读标注是否正确)
多音字组词

正  zhēng zhèng  供  gōng gòng

乙数比甲数少20%,则甲数比乙数多(       )。
A . 20% B . 25% C . 80%
在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反应的实验中,不能用手直接拿铁钉,需要使用夹取铁钉。
科学家们的故事。

故事一:他艰苦援藏16年,潜心从教30载,扎根高原行程50多万公里。他带领团队收集4000多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填补了国家植物基因图谱中的空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自己就是一粒种子,让科研的精神生根发芽,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钟扬。

故事二: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带领团队通过将能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与杂交水稻进行再杂交,培育出了不惧海水短期浸泡的海水稻。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88岁的他还有个小梦想,2020年将海水稻推广种植一亿亩,按最低亩产300公斤算,每年将增产300亿公斤,这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能多养活8000万人口。

故事三: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就靠自己想办法,搞创新。他带着他的团队,用了整整14年时间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2018年元旦前夜,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全长55公里。他就是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苏权科。

  1. (1) 在故事一中,科学家钟扬收集植物种子的目的是(    )。
    A . 个人爱好 B . 给别人欣赏 C . 保护生物多样性
  2. (2) 在故事二中,“海水稻”是属于(    )的结果。
    A . 自然选择 B . 人工选择 C . 植物选择
  3. (3) 故事二中的“杂交水稻之父”是指科学家(    )。
    A . 南仁东 B . 袁隆平 C . 屠呦呦
  4. (4) 如图是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这部分大桥根据桥的结构属于(    )。

    A . 梁桥 B . 拱桥 C . 斜拉桥
  5. (5) 下面是大桥钢缆、桥塔、桥面的结构简化图,为了提高桥的承载能力,你会选择图(    )。
    A . B . C .
  6. (6) 从这些科学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科学精神?
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     )。
A . 具有双重国籍 B . 加入外国国籍 C . 申请退出中国国籍
仔细观察下面的“未成年人年度人均图书阅读量调查统计表”,回答问题。

未成年人年度人均图书阅读量调查统计表

年龄

年份

0~8周岁

9~13周岁

14~17周岁

0~17周岁

2017年

6.34

7.62

8.21

7.19

2018年

7.76

8.57

9.11

8.34

  1. (1) 根据统计表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0~8周岁未成年人2017年度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76本,2018年度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34本。

    ②2018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34本,比2017年的7.19本增加了1.15本。

  2. (2) 请你为班级图书角撰写一条公益用语。
There is a football match. (变为将来时)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8,这个数是,它的全部因数的和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如今的日子甜得流蜜,我和妻子合计一下,决定出国旅游一趟,辛辛苦苦几十年,也该风光风光了。可令我们犯愁的却是:娇小的“莉莉”。我们出国旅游十多天,没人照顾,请别误会。“莉莉”并非是我们的女儿,而是一只纯种的“松鼠狗”。它金黄色的绒毛,闪闪发亮,晚上还摇头摆尾地钻进我们的被窝里。此刻,妻子抱着小“莉莉”,抚摸着它的头说:“我们出国十多天,没人照顾它,准饿死。”小家伙好像也知道我们此刻正在做“重大决策”似的变得格外乖顺听话。

      ②妻子抱着“莉莉”走来走去,苦思冥想,突然惊喜地来到我的身旁,说:“有办法!”我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③晚上,我们带上水果点心等东西,抱着小“莉莉”去探望母亲。母亲独自一人住在河对面,由于我们工作忙,离得也算远,而母亲又习惯独居一处,因而我们一般都是“逢年过节”,左拎一包,右提一盒,回家探望老人家,连邻居见了也赞誉有加,我则免不了有点飘然自喜:口碑不错!

      ④回到家里,母亲正在看电视节目,我把东西放下,便直截了当地向母亲说明来意:“我们打算出国旅游十来天,这只小家伙就有劳您来照顾了。”据说母亲小时候让狗咬过一次,从此以后就没养过狗。而这次为了出一趟国门,只好让老妈勉为其难了。母亲听了十分爽快地说:“行!这小东西就放在这里吧,保证一日三餐有肉吃!放心吧。”

      ⑤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老妈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们出外游时要注意安全,就好像小时候学校组织郊游的前夜一般,反复强调:药品、日常用具、御寒衣服都应带齐,尤其是必须把钱放好,放妥当!

      ⑥突然间,母亲不说话了,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视画面。原来此刻正播放电视专题“古稀老人,携母万里游”,讲的是哈尔滨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儿,骑着三轮车携带百岁老母亲,从北到南,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母亲看着看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嘴角微微地颤动着。此刻,我看着电视,心里真不是滋味:古稀老人尚能携母走南闯北,看风景,而我们今天却为了图自个快乐,居然斗胆让母亲去照顾“宠物”。相比之下,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为人之子,亏你想得出来!

         ⑦母亲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从衣柜的角落里掏出一只淡红色的小布袋,走到我面前,从袋子里拿出一千块钱,递给我说:“这钱是你 们平时给我的,我没花,你们把它带上,路上用!”

        ⑧此刻,我又能说什么呢?母亲这一千块钱,就像鞭子一般一下一下地抽着我。我有的只是自责。我用眼睛狠狠地瞪了妻子一下,只见妻子也羞愧地低下了头,抱起“莉莉”轻声地说:“我们走吧。”

       ⑨母亲说:“太晚了,把小东西放下,你们回去吧。”妻子并没有把小“莉莉”放下,而是内疚地说:“妈,不用了,我们再想法子安顿它。”母亲觉得有点迷惑不解,她一边说一边把钱“强行”塞进我的口袋里。

         ⑩我拉着母亲的手,说:“妈,这只狗我们另外设法安置。把你的身份证拿给我。”母亲从枕头底下拿出自己的身份证,问道:“你要身份证干嘛?”

         ⑪拿起母亲的身份证一看,粗心的我这才留意到妈今年已经75岁了,我心里一酸,嗓门有点哽涩:

         ⑫“妈,给你办护照,我们一起出国旅游!这钱我帮你保管,留着到了国外再花。”

         ⑬“一起?我?一个老太太?”

         ⑭ 我坚定地点点头:“我们一起出国旅游!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去!”这回轮到母亲半天也说不出话来了,喃喃自语:“出国?出国旅游?”眼角流露出光彩……

  1. (1) 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2) 第②段中的“有办法”指的是什么办法?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把办法写出来?

  3. (3) 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4. (4)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揭示主题。请你列举两处,并说说其作用。

There are          bicycles in China.
A . lot of B . lots for C . lots of
I like football best. (改为同义句)

is my sport.

下列操作中,可以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的是(    )。
A . 立放 B . 横放 C . 横放
What ______ your mother usually ______ for dinner?
A . is; having B . does; have C . are; having D . do; have
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3,面积比是,周长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