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下图是新中国某个时期农村粮食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对图中数据变化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 进行土地改革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 完成三大改造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 (1) 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据材料一分析制定这种方针的必要性。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特点?这与哪一事件有关?

  3. (3) 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的什么现象?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 (4) 材料四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下图是小明制作的一张卡片,请你帮他完成,其空缺部分应是(    )

A . 南京解放 B . 北平和平解放 C . 天津解放 D . 西藏和平解放
澳门回归祖国距今(2019年)(   )
A . 10周年 B . 15周年 C . 20周年 D . 25周年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开端的是    (    )

A . 中共八大的召开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 . 中共十五大召开
在实践中前行,在反思中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了多次斗争。

——人教版《中国历史》8年级下册

材料二: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严峻国情……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艰辛探索,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论十大关系》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理论成果……使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摘编自霍豫《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特征和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在第一阶段中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举例说明在第二个阶段“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归纳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APEC。中国的10大贸易伙伴有9个(除欧盟外)为APEC成员。2000年,中国与APEC成员的贸易额达4743亿美元,占当年外贸总额的72.6%,中国从APEC成员吸引投资逾400亿美元,占实际吸引外资总额的76.89%。有一现象令人玩味:中国降低关税的举措大都是在APEC会议上宣布的。

  1. (1) APEC会议的性质是什么?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桥指我国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一座大桥,它是(    )

A . 厦门沧海大桥 B . 武汉长江大桥 C . 钱塘江大桥 D . 南京长江大桥
观察如图,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是当时进行了(   )

A . 抗美援朝 B . 土地改革 C . “一五”计划 D . “大跃进”
下图为小华爸爸收藏的一张票证,此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A .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B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C .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D . 二十世纪末期
下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土地改革运动 D . 工业化建设运动
对下图两份文件共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得到各界人士支持 B . 贯彻西方民主原则 C . 反映时代发展需求 D . 深入结合中国国情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 中美关系的改善 C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 苏联解体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天遇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苦干一年,结果粮食获得大丰收,而小岗村的其他农户受灾减产。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

A . 旱情不一样 B . 生产的积极性不一样 C . 使用的生产工具有很大区别 D . 劳动的时间不一样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在(   )

A . 1965年 B . 1970年 C . 1973年 D . 1975年
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在醒目的位置陈列着两个著名人物的雕塑,其中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应是( )
A .   林彪 B . 刘伯承 C . 邓小平 D . 彭德怀
如图为1956年1月拍摄的照片。它反映了当时我国进行的(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全行业公私合营 D . “大跃进”运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指挥员们、战斗员们在经过了两万多里的长征的洗礼和战火的考验之后,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将会以你们的勇敢无畏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我们的目标──完成长征北上,打击日本侵略者。”──毛泽东,1935年9月哈达铺决策。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研制人员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

  2. (2) 据材料二,分析红军进行长征的两个主要目标是什么,这两个目标最终是否得以实现?请用史实证明之。

  3. (3) 据材料三,党中央做出研制“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目的何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了哪些“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

  4. (4) 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中国精神。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中国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
A .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B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C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D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下列英雄人物中:①黄继光;②邓稼先;③邱少云;④王进喜;⑤焦裕禄。哪几位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    )
A . ①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⑤